自招动态
想走自主招生“捷径” 至少得提前一年下手
高校招生日益激烈,各院校自主招生奇招迭出,“明争暗斗”背后是高校的“掐尖儿”大战。而今年,这场大战早已打响。今年,全国共有90所高校具有自主招生资格,大多为“985”、“211”。
那么,这些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魅力何在呢?“985”、“211”在自主招生时青睐什么样的学生呢?家里孩子若想走自主招生之路,该做哪些准备呢?河南商报记者邀请到郑州一中老师、中学高级教师、国际中学生生物竞赛金牌教练贾艳彬为大家解答。
【科普】
改革单一招录政策
自主招生应运而生
何为自主招生政策?自主招生政策,又称自招政策或自主选拔,目的是改革原先单一的招生录取制度,扩大高校在招生选拔录取中的自主权。
普遍认为,高校通过自主招生,探索一种以统一考试录取为主、多元化考试评价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希望这种不拘一格的选拔录取方式能对目前“唯分数论”的现状产生影响,促进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
自主招生政策起源于何时呢?据了解,自招政策起始于2003年,起初只有清华、北大、人大等22所高校具备自主招生资格。到2008年,属于自招政策初步发展阶段。当时,蒋方舟被清华大学降分破格录取,引起了全国轰动。
而自主招生“征伐时代”最是混乱,始于2009年,典型代表就是北大的校长实名推荐和清华的领军计划。2010年~2014年,国内出现不少自招联盟。于是,2015年教育部果断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比如,自主招生在高考后进行,高校自招比例被严格控制在5%内。
今年,全国共有90所高校具有自主招生资格,其中,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等77所院校面向全国或多个省、市、地区招生,郑州大学、上海大学、福州大学、云南大学等13所院校面向学校所在省市招生。
“自主招生,把真正学有所长的学生选拔出来,让学生有更多选择,不再只能挤独木桥。”贾艳彬说。
【政策】
“大礼包”魅力无穷
优惠降分20~60分、特别优秀学生可降至一本线录取……随着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多所知名高校相继公布“2017年自主招生简章”,为吸引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偏才怪才”,高校纷纷出台魅力无穷的自招政策“大礼包”。
A.自主招生的优惠政策有哪些?
第一类优惠:入选考生学校在安排专业时奖励10~30分。
第二类优惠:入选考生达到一本批次高校模拟投档线即予以录取;入选考生高校模拟投档线线下优惠5~60分录取。
第三类优惠:入选考生达到生源所在省份一本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即予以录取;入选考生一本批次控制线上20~60分录取。
第四类优惠:对个别考生一本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下破格录取;对个别考生二本批次线上一本批次线下不同分数录取。
B.认识一下自主招生的报名流程
1.根据往年经验,一般是2月份或3月份,高校发布招生简章。
2.3月,考生提交申请材料。
3.4月,高校审核学生材料。
4.4月底前,高校公示初审通过学生名单。
5.6月7日~8日,学生参加高考。
6.6月10日~22日,高校考核。
7.高考出分前,高校确定并公示资格名单。
8.高考出分后,考生填报志愿,高校录取公示录取名单。
据河南商报记者了解,绝大部分高校今年的自主招生已截止报名,公布初审结果的时间在4月底。只有一小部分高校会推迟到5月初来公布,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布时间相对较晚,在5月10日左右公布,此外清华领军和北大博雅也相对特殊,初审公布时间在5月中旬前后。
另根据教育部安排,今年自主招生考核时间定在6月10日~22日,多所高校招生测试时间“撞车”,建议考生选择学校不宜过多。
而从目前已公布的院校招生简章来看,一些学校均选择高考后的第一个周末,即6月10日和11日。例如:清华大学初试时间定在6月10日左右,复试时间则安排在6月16日~18日;中国人民大学的初试也安排在6月10日左右,复试则安排在6月17~18日。
【支招】
想走自主招生“捷径”
先来看看选拔标准
众所周知,自主招生因其优惠政策众多,常常被称为通往名校的“捷径”。
想走自招“捷径”,首先得了解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拔标准。据贾艳彬介绍,自招的选拔标准是:学科特长与创新潜质。
1.学科方面,五大学科竞赛(数、理、化、生、信息)、作文与演讲比赛等。
2.创新竞赛方面,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等。
3.论文著作与发明创造方面,论文第一作者、专利申请者。
4.还有独特才能,“偏才怪才”、国学“奇才”等。
“以上几个方面,不管考生在哪个方面突出或有特长,都是高校自招时青睐的对象。”贾艳彬说。竞赛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科创、明天小小科学家和电脑制作活动相对“短平快”,但需要强大的经济后盾,高校认可的作文和英语竞赛相对而言时间、精力投入最少,但也需要从高一、高二就开始积累,所以,考生若想走自招这条“捷径”,最晚从高二就要开始准备。
在自招选拔的几大方面中,五大学科竞赛是高校认可度较高的,考生该如何准备学科竞赛呢?
贾艳彬根据其多年从事竞赛教学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招“应战”之术。
1.兴趣优先,切忌忽略能力。
2.顺势而为,切忌拔苗助长。
3.通盘考虑,切忌孤注一掷。
4.平常心对待,切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