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语文不再是一门“玄学”

2021-03-10 10:29:47 来源:清华招生

清华学子备考经验 学好语文不再是一门“玄学”

  编者按

  有人曾说:“语文在我眼中是一门玄学,我是分不清它是难还是简单的。”的确,语文常常因其“玄学”的特性成为考生心中的“噩梦”,可如今的大环境驱使着语文的地位不断上升,怎样才能摆脱语文给大家带来的困扰呢?小编今天又邀请到了几位学霸,为大家进行分享——

  有必要知道的“混元功法”

  分享人:桂雨谦

  我们在做语文试卷时,或许常常会觉得这篇小说并没有完全读懂,或是看完作文题后没有好的思路。但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我们又不能花费大量时间想清楚后再动笔。我曾和一些同学交流,塔姆说:“我把小说答题模板背下来,再把自己的作文往之前背过的范文里面套不就好了。”可能很多人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但这像健身房练死劲儿——不好用。传统语文学习,我认为,还是需要那么一点“化劲儿”,四两拨千斤。

  关于这种困扰,我曾仔细思考过,总结出一套对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虽说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但我还是希望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简单来说就是:平日对于试卷标准答案以及范文认真钻研。

  分享完了,但我还是要解释一番,以防给大家带来误解。

  试卷答案是我们快速掌握答题方法的最好资源。我们做完一套试卷,不妨再花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去钻研答案。仅以小说题为例:这道题为什么答案分析了对主旨的作用,而我没有想到呢?又或是我认为还应该答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为什么答案没有给呢?这样的一些思考,有助于我们复习知识点,同时也在答题时有话可说,有要点可想。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要敢于质疑答案。市面上很多题目所附的参考答案是不好的,或者是不全的,遇到上述这种情况可以与同学交流,或是直接向老师求教。我们往往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分析题目的能力。小说散文答题的所有题型的所有要点老师们在课堂复习上是一定会说的,我们自己只要做到了解哪些题型是考试常考的,并用上面的方法熟练掌握相应的要点。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记忆,比直接记要快得多,也记得更牢。

  范文也是同理,要在思考中质疑,哪些表达方式或语言是我能够学着运用的,哪些我认为不好或者应该更好的论述方法,我又能做哪些修改。在读范文,背范文的基础上思考能不能把它修改得更加完善。好的学习状态应该是在这样的方式下进行的。

  有必要知道的阅读技巧

  分享人:杨朔宁

  1.论述类文本

  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最讲求逻辑性,因此也是最让学生和老师头痛的一题。掌握方法的人能够稳定拿到满分九分,算是语文卷子里最保险、心里最有数的分数。而且论述类文本作为卷子的开篇,写的有把握对之后做题的心态也有帮助。因此掌握论述文技巧很重要。

  首先,训练技巧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做近年高考真题,因为论述文高考题和模拟题差别非常大,前者一般比较重概括和观点把握,后者却常常以抠字眼为乐,做多了会破坏思维。近年全国各卷的论述文加起来也不少了,认真做的话足够练习。如果嫌不够可以做大市的模考,但切记要带着批判的心态做,不要和模考题较真,且高考前几天一定要回归高考题再找感觉。

  然后就是技巧层面的东西。第一步是通读文章,记得过程中把重要名词、“因为”“之所以”等表示逻辑关系的连词和“之一”“有时”等表示条件范围的限制词划出来。我个人觉得在通读完文章前不要去看选项,因为这样会导致读文章变成下意识地找和选项意思接近的内容,而干扰对该内容上下文联系的理解。

  第二步是看选项,选项中的名词、连词和限制词要和文中的仔细比对。如果完全一致当然最好,有些时候倒叙逻辑关系和缩小范围也不算错,但因果错位和随意扩大范围等不能接受,是典型的设误。每看一个选项就要对其做出对错的判断,不要随便打问号和跳过,因为再回来判断的时候脑子里就会有很多先入为主的干扰,心态也受到影响。

  最后是小提示。题干里的“正确”和“错误”一定要圈出来,因为这个错是亏中之亏。

  2.实用类文本

  实用类文本在理想状态下也是一个稳定的分值来源。语文想考较高的分实用文不应该扣超过四分(包括错一道选择题和简答题扣一分)。

  实用类文本的两道选择题做法和论述文类似,但要注意有些信息生而就比其他信息更容易设误,比如数据。比对的时候要优先怀疑它们。具体哪些信息容易设误可以通过做题总结摸索。

  实用类文本的简答题则是考信息的提炼。首先要根据题干确定答题区域,即答案可能存在的段落。然后将答题区域切分为若干层次,可以观察分号、序数词等来辅助你的切分。最后将每个层次总结为一句话,尽量不要照搬照抄。答题时注意给每一个要点标注清晰的序号以便于老师判分。你的要点数量最好是4个或7个,比给分要点多一个。少了容易缺点吃亏,多了老师感觉你没有概括能力。重要的和题目联系紧密的放在前面,硬凑的往最后放,便于老师评阅。

  现代文是“玄学”,包含过多的方法、题型和技巧,我一时半会不可能讲完(其实我自己也不完全懂),并且近年高考题型愈发诡异。所以希望大家做现代文可以保持平稳心态沉着应对,不拘泥于套路,不苛求自己,不奢望每次都拿高分,能做就好。平时训练现代文可以看一看名家作品,熟悉其风格,说不定高考就考到了他的文章。

  3.文言文

  文言文是全卷拿分最轻松的部分。第一道选择题考断句,这个可以靠阅读积累语感。第二道考文学常识。除了文章中找提示之外,还要动用日常积累。至于翻译更是积累的天下。所以文言文说白了都是积累的问题,大家可以平时读一些文言文。

  我个人推荐读《史记》,内容有趣文体规范高考还经常考;以及唐宋八大家(尤其是苏轼)的散文。不推荐读上古文本,如先秦诸子和《左传》等,吃力不讨好(当然《左传》因为其含有丰富的先秦文化知识干货,读一读译本也可以);也不推荐读近古的复古文本,如《明史》和桐城派等,原因同上。唯一需要强调的是第三道选择题,即人物事迹题。这里面有无数种设误,我在这里特别提一下“张冠李戴”问题,第一因为有些古人传记父子兄弟合传,常常突然就扯到传主亲人的事迹上去,因此要注意亲属事迹张冠李戴。第二因为很多传记为了突出人物形象会请来场外群演“有的人”们来“曰”一下,还需要注意有名有姓的人和“有的人”之间的观点张冠李戴。

  古诗的选择题考的是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手法的判断。模拟题侧重后者,近年高考却侧重前者,因此我建议着重关注前者。理解古诗内容和文言文翻译差不多,但最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没有叙述主体但古诗有。有时候古诗里是第一人称在叙述,但实际上说话者不是作者,而是作者想象中的花鸟虫鱼或者亲朋好友。因此在翻译的同时还要搞清楚叙述主体。2020年的古诗选择题则更加有创意,考了标题内容和合理推断。因此看到一首古诗有巨长的标题时要提起警惕,读一读标题。至于古诗的简答题,和现代文差不多,需要大量积累。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买一本四册编的《唐诗鉴赏词典》,读着非常有帮助,而且陶冶情操。有能力者也可以自己写一写古体诗,有助于你理解古诗作者思想和手法意图。

  有必要知道的写作备考经验

  分享人:姜丰

  作文有着60分的权重,在语文试卷中占据着几乎“半壁江山”(虽然其有效收益并不高,因为大多数人的分数都集中在40-48的区间内)。而随着高考备考经验的不断扩充,高考考法题型的变动以及阅卷评分方式的改良,各地的高考分数客观上都存在膨胀的现象,这使得语文作文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故想就作文提供一些备考建议。

  1.平时积累

  大家都清楚,作文其实考的是大家的“底子”,也就是说,作文其实功在平时,那么积累不可或缺。大家身边一定不缺这样的素材,包括人物事例,热点事件,名言名句,考场范文等,接下来就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来简单谈一谈。

  首先是人物事例,在我们阐述某一种精神(主旋律:勇气、责任、担当等),我们总归需要去找那些典型的先进人物来增强说服力,这样的人物可以人尽皆知(比如历史英雄),也需要新时代的榜样模范(比如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相信你们有机会去看的)。在高三备考中,这样的人物事例至少可以积累30个,除了掌握基本事迹,概括核心精神,以及主题分类外,建议大家可以在闲暇时间尝试去给这些人物事例写一段话(250字左右),你可以反复打磨这样的选段,从中提升写作水平,而且考试时遇到类似内容也可以刹那间文思泉涌,节省不少时间。

  接下来是热点事件,由于这样的内容极易作为时评类文章考查,所以建议大家把握事件的诸多细节,还有就是广泛地阅读各媒体的时评文章,那些深入社会生活的书籍(如《野火集》)也值得一读,对各家之言兼收并蓄(毕竟人家是专业的)。但没必要跟风,还是要多思考,如果没有那样的条件,或者故事本身争议性略强,至少人民日报的文章还是要看看,以求不站错队。同时重视相关衍生概念的了解与拓展,把握这些现象与时代之间的关联,也可以多和同学、老师讨论以丰富自己的认知。

  第三个是名言名句,相信大家会有一堆自己搜罗来的百家之言,从孔孟老庄到陀思妥耶夫斯基,贯通古今,遍及四海。当然这样的名言也未必是出自名家之口,也可以是经典的段落(比如央视纪录片的百万文案)但希望大家不要贪多,一个主题列5-6个即可,太多了你也记不住,徒增负担。名言要在平时多背,并有意识地去用,锻炼一种对这句话的肌肉记忆,从而提升考场行文时的敏感性。

  最后是考场范文,或许这个概念有点狭隘,不光是考场,其实应当对任何一篇作文都要有类似的态度。一篇作文有很多方面都值得借鉴,包括立意、结构、论证方法、语言,这需要我们去综合考究。举个例子,大家可以去尝试分析一下《生活在树上》这片作文的行文思路,或许除了语言与引用,ta会带给各位别样的惊喜。

  平时大家的写作也是,可以和你的同学朋友相互批改,提一些意见,有时看看别人写的作文也会给你的写作带来启发。如果学有余力可以定期为自己抽出40-6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一篇现场习作(比如一周一篇),毕竟熟能生巧。

  大家可能会使用《作文素材》这类杂志,质量还是不错的,不过日常刊需要注意“主题速写”、“思维深化”这样的版块,不要光去凑热闹,充分发挥参考书的价值。

  在高考冲刺阶段,老师可能会教授一些套路性的抢分策略,虽然这些套路不免有些死板的八股嫌疑,但往往能给你带来一个比较清晰的写作手段,多水点分数不香嘛?

  2.考场实战篇

  “腹有诗书气自华”,相信经过长期积累,灌了一肚子墨水的你们已经有了良好的写作基础,那就简单说说考场上的安排,以我的时间排布来看,我会给写作留下60分钟的空余。

  审题什么的不多说,但我希望大家列一个相对具体一点的提纲,这包括你的主题,每一段的大概思想,还有每一段你可能会用到的事例名言。本人亲测经过练习,行文过程会更加顺利。

  2021成都一检(转自“金考卷”公众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北宋的司马光、王安石和苏轼,既是重要的政治人物,又是成就极高的文学家。

  司马光与王安石政见分歧很大。宋神宗重用主张变法的王安石,反对变法的司马光因此失去宰相职位。后来王安石变法受挫被免职,司马光重新为相。

  但他们对对方的评价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东西。王安石说,他和司马光“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司马光说,“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光与介甫趣向虽殊,大归则同”。

  苏轼也是王安石变法的强烈反对者,这极大影响了苏轼的政治命运。而在“乌台诗案”发生时,王安石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被贬黄州几年后,苏轼路过江宁拜访早已退居的王安石。二人相聚甚欢,同游数日,共览江山胜迹,尽论文章学术。

  班级计划举办班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读了上述材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士人——共治天下的光

  同学们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士人——共治天下的光》。

  司马光、王安石、苏轼,人尽皆知。看他们相爱相杀,你可能会艳羡文人同游山水、笑谈天下的浪漫;或许会拜服在他们不计前嫌,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气量下;也不免因他们犀利、优美的文辞叹为观止。可在我看来,身为传颂千古的翩翩君子,他们代表的士人共治天下的精神,才更为深邃、有力。

  这种精神,源于他们共有的理想抱负,既是坚守、亦是认同。

  王安石不满国家积贫积弱的现状,厉行变法,决意再造山河;司马光和苏轼则认为王安石大刀阔斧地改革有些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还是缓图国家复兴大计更为稳妥可行。可无论面对怎样的压力与攻讦,他们的态度立场始终未曾改变。这正是士人的精神,坚守着自己的治国理念,不因现实的残酷随波逐流,为了心中的理想社会踽踽独行。

  他们虽因政见不同有所争执,却并没有互为仇雠。司马光说:“光与介甫趣向虽殊,大归则同”,此言如昨,高士鸿儒间的惺惺相惜不只是对彼此文辞的欣赏,更是彼此间的理解包容。而在我看来,大度的君子之风,除了他们的个人魅力,更是他们作为国家之智力,当以国为先的共识。所有人都明白,无论朝堂上发出多少不同的声音,大家其实殊途同归。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样的理想自士人阶层在阡陌中崛起,就成为这个群体共同的信条。从孔子云游列国,宣扬“克己复礼”来结束礼崩乐坏的乱世纷争;到林则徐虎门销烟,主张“开眼看世界”来告知世人大清帝国承平下的隐忧。基辛格有一句话:“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千古江山,风雨飘摇。每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就有一批勇敢的人挺身而出。这样的人又往往来源于读书人这个群体,他们可能是游士,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百官,也可以是“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领袖。他们携手并进,绽放共治天下的光。

  放下锱铢必较、睚眦必报的利己主义,固然是他们教会我们的为人处世的智慧。但他们作为政治家,坚定不移的政治理念,心忧天下的共识才更值得我们敬佩。因为他们眼里的星辰大海,构成一片耀眼的星图,蕴藏着华夏文明几千年存续下,生生不息的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