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点名!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成新风口,“专业选择+报考路径”请收好
从可回收火箭划破天际,到无人机配送直达家门;从空中出租车勾勒城市新通勤,到卫星互联网覆盖千行百业——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将“未来场景”变为“身边现实”。这不仅是国家战略的科技新赛道,更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最具想象力的职业舞台。
如果你渴望在毕业后投身于商业航天或低空经济这片蓝海,却在专业方向、职业前景或选科要求上感到困惑,本文将带你了解产业格局与核心岗位、相关专业的学习内容与报考要点,助你走出迷茫,稳步走向这片既属于国家、也属于每一个追梦人的高空深空。
一、航空航天产业新图景、人才需求
航空航天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也是推动科技自主自强、实现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十五五规划”明确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这标志着我国航空航天从“高空探索”迈向“低空产业化”,从“技术试验”走向“商业落地”,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商业航天:开拓太空的“黄金时代”
可回收火箭与卫星批量生产技术的突破,大幅降低了进入太空的成本。面对美国“星链”计划已部署超5000颗卫星的态势,中国的“星网”工程也已全面启动,构建自主的卫星互联网体系。此外,月球科研站、小行星采矿等曾经的科幻构想,已逐步纳入科研与商业规划的蓝图。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建成月球科研站,太空资源的商业化开发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超级引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估算,2025年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将突破2.57万亿元。
低空经济:城市上空的“场景革命”
同时,传统航空产业的内涵正被迅速拓宽。1000米以下的低空正成为新的“经济赛道”,以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为核心的新业态,正在重构城市交通与服务模式。
无人机广泛应用于物流配送、农林植保、应急救援等20多个领域,截至2025年7月,我国登记的无人机产品型号已达4100余款,飞控供应厂商超500家。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俗称 “空中出租车”,无需跑道即可垂直起降,被视为解决城市拥堵的终极方案之一。中国亿航智能已拿下全球首张载人eVTOL适航证,“打飞的”正从梦想照进现实。
据统计,低空经济规模从2023年的5059.5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6702.5亿元,2025年将突破8500亿元,2026年将实现万亿级跨越;仅eVTOL动力系统市场,2030年规模就将达309亿元。
4类核心岗位
《2025-2030年航天航空工程行业深度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指出,到2030年,中国航空航天产业整体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并带动相关产业链创造超过5万亿元的产值。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共同构成了产业增长的双引擎。
这个“高精尖、跨领域、强协同”的行业,正释放出四大类人才需求:
1.技术研发类:
如飞行器设计工程师、eVTOL架构师、卫星载荷工程师员等。他们是行业的大脑,通常需要硕士及以上学历,精通航空宇航、力学、材料等专业。
2.工程与制造类:
如总装工艺工程师、复合材料工程师、无人机运维工程师等。通常需要本科以上学历,具备将图纸变为现实的能力。
3.运营与市场类:
如无人机飞手、通信行业产品经理、商业航天市场销售等。他们是连接技术与市场的桥梁,需要既懂技术又懂商业的复合型知识结构。
4.政策与管理类:
如空中交通规划设计、航空航天项目经理等。他们是规则的制定与执行者,需要熟悉国内外政策法规,具备战略眼光。
值得关注的是,为精准支撑低空经济的发展,工信部发布了《低空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明确了24个核心岗位的能力标准。这份文件为上述四类人才需求提供了更细致的指引,覆盖了从飞行器运维、航电系统工程师、无人机检测与维修,到低空航路规划、空域管理、飞行服务专员等关键职能。这些岗位不仅强调扎实的理论基础,更突出对适航标准、空域运行规程、应急处置等实操能力的掌握,为人才培养和职业认证提供了清晰框架。
总的来说,从业者经过3-5年积累,可沿“技术纵深”与“管理拓展”双路径发展:技术路径从工程师成长为系统架构师、首席科学家;管理路径从项目专员晋升为项目经理、事业部负责人,统筹产品开发与商业运营。
随着低空开放、卫星互联网组网、eVTOL商业化等进程加快,懂技术、通政策、善协调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行业争夺的焦点。
二、相关专业与入局路径
想要成功进入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领域,不仅需要选对专业赛道,更要打通从“专业能力”到“岗位需求”的路径。例如: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职业方向聚焦飞行器总体设计师、气动外形设计师、结构强度工程师等。从业者需掌握飞行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气动设计与飞行力学等核心专业知识;在发展路径上,建议通过参与“挑战杯”“中国大学生飞行器设计创新大赛”等航空航天类竞赛积累实践经验,并争取到飞机设计所或研究院进行实习,提升专业能力与行业适配度。
飞行器动力工程,职业方向聚焦航空发动机相关设计、测试岗,在低空经济中适用于eVTOL、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的动力核心。从业者需掌握工程热力学等核心知识,建议通过“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等积累经验,并争取在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等实习,接触前沿动力技术。
飞行器制造工程,聚焦飞行器制造、工艺、复合材料等岗位,是将设计转化为低成本、规模化产品的关键。从业者需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等知识,建议参与“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并在中国商飞等制造企业实习,了解先进制造模式。
电子信息工程,职业方向为航电系统、雷达系统、卫星通信工程师,需掌握航空电子系统、雷达技术、卫星通信等专业知识。建议在航电研究所或卫星通信企业实习,参与实际项目开发以积累经验。
材料科学与工程,聚焦航空航天材料、复材研发等工程师岗位,需掌握高温合金、复合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知识。建议重点关注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研究,并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积累从研发到应用的实践经验。
除了专业硬实力,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跨学科的系统思维、卓越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面对挑战时的强大抗压能力,同样是成功入行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领域的关键。
在大学期间,积极争取在航空航天院所、龙头制造企业或新兴商业航天公司实习,抢占先机。同时,全身心投入“全国大学生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等赛事,在实战中锤炼真本领。
三、专业报考指南
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持续升温。报考相关专业,需提前了解专业分类、选科要求及身体条件,进行全面的报考规划。
明辨专业方向,避免望文生义。航空航天是一个综合性学科,不同专业方向差异显著: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决定了飞行器“长什么样”以及“如何飞起来”;飞行器动力工程则专注于飞行器的“心脏”——发动机的研发与优化;飞行器制造工程则负责“如何造出来”,聚焦于先进制造工艺;而电子信息工程则构建了飞行器的“神经网络”与“感知系统”,承担通信、导航、探测与信息处理等关键任务……考生和家长务必仔细查看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就业方向,避免误选。
掌握选科要求,物理、化学是基础。绝大多数商业航空与低空经济相关专业属于工学门类,报考需具备扎实的高中物理和化学基础。例如,根据《2027年及以后拟在吉林省招生普通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汇总表(本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要求选考物理+化学,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同样要求物理+化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制造工程”也明确要求物理+化学。不同高校选科要求可能有所差异,考生在报考时应仔细查阅目标院校的招生章程与选考科目说明,提前做好选科规划。
关注身体条件与职业适配性。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部分专业对身体条件有明确限制。例如,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5.0者,或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不能录取飞行技术专业;屈光不正(近视或远视)任何一眼矫正至4.8时镜片度数超过400度的,不宜就读飞行器制造工程等专业。因此,考生务必提前查阅招生章程或咨询学校招办,清晰了解所报专业的具体身体条件要求。
投身航空航天专业,聚焦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新赛道。这不仅是参与国家支柱产业发展,更能以青春之名,为低空经济腾飞、商业航天崛起注入动能,助力航天强国梦变为现实。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