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标到心态 做好这5件事
时光如白驹过隙,既藏着朝暮交替的短暂,也裹着日夜攻坚的漫长。眨眼间,我们站在了高三的门前——这一年,是书桌前堆积的试卷,是晨光里背诵的课文,更是一场关于知识与毅力的双向奔赴。若想在这段旅程中唤醒潜能、突破自我,不妨从这五件事扎实做起。
一、做好目标的制定:让努力有“落脚点”
模糊的“想考好”“想上好大学”撑不起高三的每一天,清晰的目标才是前行的指南针。
一个大的目标也许会让你产生挫败感,不妨把大目标细化成一个个小目标,比如“这次月考语文成绩进步多少”或者“这次月考英语阅读题的正确率再提高多少”,然后再把这些小目标细化到日常——每天额外练两篇完形填空/阅读、每周积累五个读后续写表达。当每个小目标都被实现了,你的梦想还会远吗?
二、做好基础知识的巩固:把根基扎“牢固”
高三不是“挑战难题”的竞技场,而是“守住基础”的练兵场。课本里的考点、笔记中的易错点,才是提分的关键。
别总想着刷偏题、怪题,也不要机械刷题,不如每天花20-30分钟翻一翻课本,把英语单词表制定好规划认真记忆,把数学课本上的例题重新推导,把语文课文中的特殊句式再归纳总结......;遇到错题时,先别急着改答案,而是回归到课本找对应的知识点,搞懂“为什么错”“错在哪”“该怎么改”。基础打牢了,面对试卷上70%的基础题,才能做到“稳拿分、不丢分”。
三、做好专项突破:让短板变“长处”
每个人都有“恐惧”“想躲避”的知识点——可能是英语的完形填空、可能是语文的文言文翻译、可能是物化的推断题。与其每次遇到都躲开,不如主动“攻坚”。
先把最近几次做的错题按题型分类,找出自己最容易错的知识点;然后集中一周的时间,每天专门练这种题型,比如每天做2篇英语阅读或完型填空,练完后一定要总结规律:如何能做好关键词定位,如何能根据上下文进行逻辑推理。当恐惧点被个个突破后,曾经的“短板”就会慢慢变成“加分项”。
四、做好心理持久战:让心态保持“平稳”
高三会有无数次模拟考试,也会有无数次“不如预期”或者“考砸”——可能这次排名掉了很多名次,可能这道题明明会做却计算错了,可能作文因粗心写跑题了,可能付出很多努力却没看到进步,可能......这时别慌,也别否定自己!模拟考试的意义不是“给你打击”,而是“帮你找问题”。
一时的失利不是“我不行”,而是“我还需要再努力”。如果觉得压力大,就放松一下,在美丽的校园散散步,和朋友聚一聚;如果焦虑到失眠,就找老师、家长聊一聊。可以允许自己哭,但是哭过之后,要做那个为梦想而飞的云雀——记住:高三不是一个人的独斗,你不用硬扛所有的情绪,家长、老师和学校是你强有力的后盾,高考考的不仅是知识,还是毅力!
五、做好对美好未来的规划:让前行有“动力”
当你累了、想放弃的时候,不妨停下来想一想未来:“你想考上什么样的大学?”“想学什么专业?”“毕业后想成什么样的人?”“想从事什么工作?“把这些“对未来的美好想象”写在笔记本的第一页,当你想偷懒时,就翻来看一看——那些你憧憬的未来,都需要现在的你努力,努力,再努力。这份对未来的期待,会成为你熬过枯燥、顶住压力的“精神燃料”。
高三这一年,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做好这五件事,把目标刻在心里,把努力落在实处,相信等到明年夏天,你一定能拿着期待已久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奔向自己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