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高中招生规模、支持高职院校申办本科教育……河南两会还有哪些教育声音

2024-01-30 17:18:42 来源:河南省教育厅

  1月27日上午,河南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1月28日上午,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聚焦河南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让我们来看看今年两会上都有哪些教育新建议和政策吧!

  相关链接:河南:启动河南电子科技大学等3所高校建设

  提高普通高中学位占比招生规模

  “我国高考的整体录取率能达到80%以上,而中考坚持分流的政策,普通高中的录取率只有50%左右,这样的录取率难以让家长接受。毕竟初中毕业生都没有成年,大部分只有十四、十五岁,让一群心智还没稳定或者还没成熟的学生到社会上打工或者到职校混日子,最终只能沦为社会底层。学生上高中难的问题引起了学生家长普遍的焦虑和恐慌。”出席河南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省政协委员刘晓良说。

  他建议,各地扩大优质高中的招生规模,将普通高中的录取率提高到60%,甚至可以提高到70%,80%,逐渐取消中考分流,让更多的学生到普通高中读书;

  增加高中的学位供给,招聘更多的教师,创建更多的教室,避免未成年的学生提前到社会打工,给更多的孩子读高中的机会。

  刘晓良从事律师工作31年。他奔走在公平与正义的辩护一线,为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鼓与呼;他是河南省政协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委员会委员,他积极参政议政,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刘晓良委员履职期间提出了多件提案,内容涵盖文化、法律、经济等方方面面。

  支持民办高职院校升格为职业本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职业院校未来发展何去何从?一起听听省政协委员、郑州理工职业学院理事长马振红怎么说。

  将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期盼转化为“大有作为”的行动

  新时代背景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人才需求,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的目标任务。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

  马振红认为应该支持民办高职院校升格为职业本科。

  他认为民办院校在职业教育中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优势,能更快地调整和适应市场需求,灵活地开设新的专业和课程,对于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至关重要。

  民办院校经营模式的灵活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引进国内外优秀教师和专家,建立起高水平的师资团队,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

  在与企业合作方面民办院校具备独特优势,能更加紧密地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搭建实习实训平台,提供更贴近实际需要的教育培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并为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通过增加对民办院校的支持和发展,可以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创新动力,促进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提高整个教育体系的整体水平。

  “总之,倾斜向民办院校设置职业本科教育有助于满足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竞争力。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民办院校的支持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从而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做出贡献。”

  马振红认为,如今,国家层面职业教育的政策东风已经吹来,河南民办高职院校责任重大,应该将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期盼转化为“大有作为”的行动,与公办学校携手奏响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恢宏交响曲。

  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助力技能河南建设

  省政协委员、郑州医药健康职业学院理事长王泽民在“委员通道”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河南是一个教育人口大省,“人人持证 技能河南”的发展战略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振奋人心的发展环境,深感“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作为一名已在教育行业深耕二十年的教育工作者,王泽民说,他亲历了职业教育从“不被社会认可”到现在的“香饽饽”,见证了无数学子从“无学可上”到掌握多项技能的“高级技工”,从“能工巧匠”到“大国工匠”的蝶变,一路走来,他都在思考,如何办好职业教育,他认为,就是要实干砥砺初心,创新回应需求。

  “要创建一所医药类的职业院校,要让学生‘心中有爱、眼中有人、腹中有墨、手中有技’,怀着这样的初衷,我从经营医学中专到创办郑州医药健康职业学院,建校三年就发展成为万人高校。”王泽民回忆创办职业学院初衷时说。

  王泽民认为,目前,职业教育面临结构不平衡的问题,因此,职业教育一定要针对问题来发展。他带领管理团队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探索和改革。

  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上尝试实行1·5+1·5的教学模式;在校学习1年半,在企业学习理论、实训、实操专业课半年,由企业工程师结合岗位特点进行施教,第三年进入实习。

  “通过半年的理论和实操实训,学生能很快掌握目前的先进技术,适应岗位需求,大部分学生在实习期就能拿到3000到8000元的工资,毕业后就能留在企业就业。”王泽民自豪地说,他们学校还率先实施了“双百工程”,即合作“100家教学医院,100家医药企业”,确保学生实习实训,为学生就业架桥铺路,各专业学生供不应求。

  今年来自上海、杭州、深圳、珠海、长沙、德国的企业专程来校签约招聘,各专业就业率已经达到97%。

  王泽民说,围绕现代化河南建设,河南省提出了“人人持证 技能河南”的发展战略,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振奋人心的发展环境,职业院校不断增加,呈现出“企业—学校—政府—社会”相互支持,共享共赢的良好发展模式和机制,“作为一名教育从业者,我深感‘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针对职业教育发展现况,王泽民建议,支持高职院校申办职业本科教育。

  探索集团化办学,盘活教育均衡发展的“一池春水”

  “孩子的抚养教育,是家事也是国事。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校,遇见好老师,享受优质的教育,是家长的期望,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通道”上,作为来自教育战线的省人大代表,焦作市山阳区教育局小学语文教研员、教研室副主任,中小学一级教师杨华表示。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

  “我们的做法是,一‘活’一‘动’,借助集团化办学,大手拉小手,努力把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办好。”杨华说。

  “活”,就是盘活,探索集团化办学,盘活教育均衡发展的“一池春水”。

  杨华介绍,焦作市山阳区是河南省首批12个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改革先行区之一。按照“以强带弱、以名带新”的发展战略,成立了焦东路小学、解放东路第一小学和东环小学3所教育集团,实现了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帮扶薄弱学校全覆盖。

  东环小学是我省首批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集团。整合的第一所学校,合并前一年级招生只有4人报名。合并后,东环用名校信誉、优质师资作为招生宣传的底气,假期招了40人。

  同年,整合一所新建校,新建校前身为单轨制农村学校,合并当年完成一年级四个班的招生。2022年,另一所地处农村的学校成为第四个校区,一年多的时间,该校从40多人发展到300多人。一校引领,盘活三校,让农村娃也有了好学堂。

  “动”,就是带动,深耕集团化办学,带动薄弱学校插上“隐形的翅膀”。

  杨华介绍,有一次,她到解放东路第一小学南校区调研,校长表示,现在学校的公开课,来听课的家长比总能比邀约的多出一倍。

  “你或许想不到,南校务工子女比率达80%以上,并校前不少家长甚至不知道孩子的教室在哪儿。并校后,学校统一人财物,统一管教评,有‘政策包’推进,有‘伙伴式’互助,经过不懈努力,连续六年荣获区综合管理奖一等奖,终于赢得了家长的尊重和支持。”杨华说。

  在这一“活”一“动”之间,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一枝秀”变为了“满园香”。

  “作为教育界人大代表,我建议在人员编制、财政投入、管理机制、教师培训等方面给予更多政策性的支持。期待有一天,推开家门,门口就有您心中的好学校。”杨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