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以来,上海和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接连爆出作弊丑闻,其中不乏中学生的身影,而“罪魁祸首”却是高考加分。
在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包括体育加分在内的各类高考加分背后的腐败现象成为代表、委员们抨击的对象。眼下,2010年高考和体育类考生专项测试日益临近,多年来饱受诟病的体育类高考加分,又将何去何从?
“罪”:缘自高考加分?
今年1月,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爆出群体作弊丑闻,导致竞赛成绩前100名中约30人被取消成绩和名次。2009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中山东选手“扎堆”现象曾引发媒体质疑,今年2月,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宣布取消6名选手比赛成绩。记者调查发现,许多选手参与比赛作弊,垂涎的是与之相关联的高考加分。
据介绍,马拉松比赛成绩在2小时34分以内,可以申报国家一级运动员,后者在高考中可以获得单独考试的机会。不过,记者从山东省体育局得到证实,山东省体育局已收回30多份依据上海国际马拉松比赛成绩下发的国家一级运动员证书。
根据教育部规定,高中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6名者,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可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数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增加的分值不得超过20分。同时根据规定,高中阶段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的考生,经过相关专业测试,可在统考成绩总分基础上享受20分以内的投档加分。
体育类高考加分制度的存在,导致一些考生铤而走险,出现了冒名顶替、使用兴奋剂等违规现象。“当年我的国家二级运动员,就是找人替考得来的。”据山东省一位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人士讲,一些体育生在骗取高考加分的过程中,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服用兴奋剂和找人替考。“每年参加体育考试的学生有好几万人,想全部严格检查很难做到,实施兴奋剂检测也不现实。”
除了造假作弊的“猫腻”,体育高考加分还易成为某些人手中的特权。2009年,有消息说,浙江省绍兴一中提出航模高考加分申请的19名考生中,有13名是当地各级领导干部的子女,其余6名是教师子弟。
“罚”:废除高考加分?
最近,山东省教育厅决定从今年起取消省内自行增加的如对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优惠政策,主要是避免“人为因素”对高考公平的干扰。“加分政策的初衷是好的,本意是为弥补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制度缺陷,为特殊人才敞开高校的大门。但是高考的利益太大了,只要有一线机会,考生、家长甚至个别部门就会想尽办法钻空子。”山东省教育厅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
与此类似的体育类高考加分该不该取消,由于近期作弊造假屡禁不绝,也成为社会舆论颇有争议的话题。山东一位高三学生家长说:“现在高考竞争太激烈了,我的儿子每天都学到晚上12点以后,想想一些人通过各种手段骗取高考加分,在起点上就超越了老老实实学习的孩子,实在是不公平,这个政策早就应该废除了。”
反对废除高考加分的人也不在少数。青岛九中教师李犇在工作之前,就是一名体育特长生,他认为高考加分政策不应该完全废除。“应该看到,体育加分鼓励了一些学生来参加体育运动,并且也选拔了很多专业人才。虽然目前加分政策存在一些问题,但不应该因噎废食一取了之。”
济南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王学东认为,体育加分政策关键在规范,而不是取消。这项政策并没有错,但一些人用作假、买卖的手段,把这个政策给破坏了,必须严厉打击,同时要对体育赛事组织、成绩证明发放等环节采取完善措施。李犇建议,国家在评定高水平运动员和国家二级运动员时,可以通过举办多次“巡回赛”或“高中联赛”等赛事来考核运动员的真实水平,而不是现在的“一考定终身”。
专家:高考加分急需“瘦身”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全国多地的体育考试和比赛中存在的作弊行为,严重损害了高考的公平性,也让国家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了味。”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于涛说。据介绍,山东师范大学每年会招收一定数量的高水平运动员,但有些运动员的水平明显不符合要求。
记者了解到,针对体育高考加分项目繁多、加分门槛较低的状况,一些地方已开始进行规范和“瘦身”。比如,浙江近年来的高考体育类加分项目成为群众投诉、质疑的重点,为此浙江省教育厅决定,2010年起对“三模三电”和定向比赛的高考加分在项目、赛事与名次管理上进行严格限定。如名次范围被缩小,国际重大比赛及全国体育大会取个人前6名,而全省性重要比赛只取个人第1名且需同时获二级及以上运动员证书。同时,高考加分分值从20分降为10分。
另据了解,青海省从2010年开始,取消了“高中阶段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者和“高中阶段参加青海省运动会、青海省中学生运动会个人项目前六名、集体项目前三名的主力队员”增加10分的照顾加分项目。
一些教育界专家建议,高考加分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精简加分项目、给高考加分“瘦身”是当务之急。现在高考加分项目繁多,完全取消尚不现实,必须循序渐进地“砍掉”一些不必要的加分项目,提高加分“门槛”,给真正有能力、高素质的考生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