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实行“转出不限制、转入有考核”转专业政策

2025-05-26 17:12:17 来源:郑州大学

一、学校概况及特色

1.请简要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优势学科或特色专业。

基本情况: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它是在2000年7月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组建而成。郑州大学医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河南中山大学,1952年河南医学院独立建院,开启了河南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原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96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郑州工业大学成立于1963年,是原化工部直属重点院校。

合校以来,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不断提升,被认为是国内融合最好、发展最快的高校之一。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见证了学校合校后的发展历程:2004年,成为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2012年,纳入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一省一校”国家重点支持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全国一共2所;2018年,成为“部省合建”高校;2022年,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另外,从各类高校排名榜来看,学校近年来也是进步显著:据近十年全球ESI综合排名数据分析,郑州大学全球排名由十年前的1116位提升至第159位,跃升近千位,国内排名也由52位提升至第21位;最新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全球511位,内地高校36位;USNews全球排名213位,内地高校27位。可以说,合校以来郑州大学一步一个脚印阔步向前,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

现有专任教师(含专职科研)45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学部委员12人,海外发达国家院士5人,国家级领军人才55人,国家级青年人才6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7人,教授98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1.5%,形成了一支以院士和学术大师为引领,以“杰青”“长江”等为学术带头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让每个学生更优秀”的质保理念,形成“以生为本、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学校2025年开始实行“转出不限制、转入有考核”的转专业政策,学生在校期间可拥有6次转专业机会、18个转专业志愿,努力让广大学子“学我所爱、爱我所学”。学校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强临床医学“5+3一体化班”、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班、中科院钱三强物理英才班、人文科学试验班、天健培英班、嵩山实验班、新华社穆青新闻实验班等多个特色人才培养班,真正让郑州大学成为优秀学子实现梦想的舞台。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习目标明确,深造意愿强烈,近年来,本科毕业生保研率15%左右,升学率45%左右。

学校与美国、英国等53个国家和地区的276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设立专项资金,实施在校生海外访学“双千计划”“学生全球胜任力提升计划”,资助学生赴国(境)外开展访学交流。设有1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郑州大学惠灵顿学院和8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建校97载,学校秉承“求是担当”校训,步履铿锵,滋兰树蕙,桃李芬芳,百万余名校友在各行各业栉风沐雨、谱写华章,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建设者和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郑大品牌”。

学科实力:学校持续优化学科布局,逐渐形成以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3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为引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3大学科门类均衡发展的综合格局,目前有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5个ESI全球前1‰学科,有临床医学、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免疫学、环境与生态学、物理学、社会科学总论、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微生物学、植物与动物学、数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地球科学19个ESI全球前1%学科。学校拥有3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硕士点数量位列国内高校第2位,博士点数量位列国内高校第20位。

二、新高考政策相关热点问题

2.新高考志愿填报规则大变,“院校专业组”填报规则下,贵校如何划分专业组?如何避免“同组内专业扎堆”?

2025年是河南省新高考落地的第一年,我校将选考科目相同的专业或专业大类单独分组,同时新增3个拔尖特色班型直接面向考生招生,目前正在研讨专业组划分问题,请大家多关注郑州大学招生信息。部分专业组内有多个招生专业的,大家一定要结合个人分数和兴趣爱好等综合因素,避免扎堆竞争,慎重填报个人专业志愿顺序,减少专业调剂和退档风险。

3.贵校录取时更看重“分数优先”还是“专业优先”?如何提高被心仪专业录取的概率?

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我校是按照分数优先进行录取的。

每个院校专业组在填写专业志愿顺序时,按照“冲”“稳”“保”的策略,建议选择1-2个录取位次略高于自身水平的专业冲一冲,2个匹配个人位次的专业稳一稳,2-3个位次低于自身位次的专业来保底,将最想去的专业放在靠前位置,提高被心仪专业的录取概率。同时建议选择专业“服从调剂”,避免造成退档风险。当然,还要认真研究学校招生章程,关注相关专业是否有对身体条件与单科成绩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4.新高考形势下,同一院校不同专业组分数线差异会更大吗?

在新高考“院校专业组”模式下,同一院校不同专业组的分数线差异确实会增大,主要原因如下:

(1)选科要求差异导致考生群体分化。专业组划分依据选科限制,同一院校的不同专业组因选科要求不同,吸引的考生群体存在显著差异,导致报考统一院校不同专业组考生的学科背景和竞争激烈程度不同。

(2)招生计划与专业热度的影响。招生计划分配、不同专业组内专业的受欢迎程度等因素,也会导致不同专业组分数线的差异。

(3)批次合并与志愿数量增加,会使不同层次院校的专业组竞争更复杂,叠加48个院校专业组志愿的填报模式,可能加剧分数线分化。

此外,赋分制度、志愿填报策略等因素也会影响不同专业组分数线的差异。考生需结合自身选科组合、全省位次及目标专业的历年录取数据,灵活运用“冲稳保”策略,避免因盲目跟风导致退档或高分低录。

5.往年的高考录取数据有参考价值吗?

有参考价值。各个高校招生录取时的投档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综合实力和专业水平。最近连续几年的高校录取数据,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对我们填报高考志愿无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尤其是招生体量大的院校。比如,考生可以从一组高校的历史数据中,大概了解不同高校处于何种梯队和层次,哪些高校的哪些专业吸引力强,哪些专业近年来在不同高校具有较高的热度等。考生也可以运用这些历史数据大致预测某院校专业组今年可能的投档线区间,从而找到与自己分数大致匹配的院校范围和院校专业组范围。但是,考生在运用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时,要避免生搬硬套和简单化处理。建议考生认真设置志愿组合的“安全梯度”,通过稳健的志愿组合来应对投档录取过程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志愿填报风险。

6.等级赋分制对高分段、中分段和低分段分别有什么影响?不同选科组合的考生总分如何比较?

考生高考文化成绩由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750分。全国统考科目中语文、数学每门150分,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成绩;外语满分150分,笔试部分120分,听力部分30分,听力成绩今年仍不计入总分,按照笔试部分成绩*1.25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成绩,首考科目(历史、物理)以原始成绩计入高考文化成绩,思想政治、地理、化学和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按照等级赋分计入高考文化成绩。河南再选科目等级赋分按照考生群体原始分的统计分布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5个等级,其中A等级占比约15%,B等级占比约35%,C等级占比约35% ,D等级占比约13%,E等级占比约2%,然后按照一定规则换算成等级分数,等级分数满分值为100分、起点分值为30分。

从等级赋分的规则来看,试题的难易程度、原始分数、选考科目人数的多少,都会对赋分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等级赋分,人为地使分数的分布区间更合理,更公平地比较考生的相对水平。总体来讲,高分段考生可能需要多关注排名和科目难度;中分段考生竞争更为激烈,需平衡竞争压力与自身优势;低分段考生可通过选择竞争性较小的科目来提升保底分数。

等级赋分让考生再选科目成绩排队顺序不变,以解决再选科目的原始成绩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最终总分比较需综合原始分与赋分结果,以便选考历史或物理的考生可以比较总分。

7.“3+1+2”模式下,选科组合如何影响未来专业选择?哪些组合竞争压力最小?

新高考模式下,选科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选择范围,而且促进了文理交融,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多机会。12种选科都有不同的优势,当然也存在报考专业受限的情况。建议考生及早明确个人职业方向,在新高考模式下,考生可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同时征求家长、老师的意见,科学选择,具体为:

一是根据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优势等因素,按照对各科的喜好程度进行选择;

二是结合报考院校相关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进行选择,这个可以根据河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查询在豫招生普通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作为参考;

三是根据所在普通高中的特色优势等进行选择,部分高中结合实际情况,很难开设12种选科的班型。

8.新高考录取批次合并(一本二本取消)有何影响?

新高考录取批次合并(一本二本取消)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打破传统批次壁垒,避免了因批次标签导致的就业歧视和资源分配不均问题,使学生能更平等竞争。其对考生及高校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考生而言,考生可自由填报所有本科院校,包括原一本、二本及民办院校,低分考生有机会“捡漏”到原一本院校的冷门专业,高分考生也可选择更符合兴趣的二本特色专业。但一定要注意冲稳保的策略。

对高校而言,专业建设压力增大,需加强特色专业建设以吸引生源,避免因专业竞争力不足导致招生困难。

9.新生入学后,如果对专业不满意,转专业成功率高吗?流程是怎样的?

郑州大学今年进一步放宽了转专业要求,除护理学专业和中外合作办学类,均实行“转出无限制、转入有考核”的转专业政策,对学生申请转出原专业或专业大类的,不设定人数、比例、成绩、绩点、排名等条件限制;转入专业或专业大类结合教学资源情况,确定转入人数上限、转入标准、考核选拔规则等。学校每年设两次转专业时间,分别在春季和秋季的两个学期初进行(新生第一学期及毕业前最后一学期除外)。学生每次可以申请3个转专业志愿。同学们在填写转专业申请上,注意申请专业的科学搭配,不要把三个专业全放在竞争大、难度高且热门的专业,建议是冲一个,稳一个,保一个,这样有利于提高转专业成功率。

护理学专业学生申请转专业的,第一学期平均绩点排名应在本专业的前15%以内,可以申请任一普通类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类学生可申请在该类别内部转。

以2024级为例,今年首次实行新的转专业政策,共有1192人申请转专业,转成功的有668人,一次申请成功率56%左右,还是比较高的。这还是2024级同学第一次申请转专业,后面还有机会申请转专业,成功比例会进一步提升。

三、新高考首年心理与备考类相关问题

10.新高考政策下,如何缓解考前焦虑?家长如何避免“过度干预”?

在新高考政策背景下,考生面临更灵活的选科组合、多元录取方式等新挑战,考前焦虑问题依然存在。

首先,考生自己在认知和心理方面要做一定的调整:接纳焦虑的合理性,适度焦虑能激发专注力,但也要客观看待高考的意义,尽力即可,弱化“一考定终身”的绝对化思维,想想人生多样化的发展路径,将负面想法转化为积极认知,避免过度焦虑。同时尽量保持适度的运动。

作为家长考前要先做到保持稳定情绪,给予孩子更多的理性支持,保障好日常饮食和休息环境,减少负面情绪传递,比如不频繁询问成绩、不对比他人、不改变日常作息,同时可以多给予一些非语言支持——通过无声拥抱、安静陪伴等传递安全感,而非过度言语安慰。

11.郑州大学2025年招生录取的亮点有哪些?

放宽转专业政策:实施“转出无限制、转入有考核”的转专业政策,学生在校期间可拥有6次转专业机会、18个转专业志愿。

特色化培养体系:依托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开设临床医学(5+3一体化沈琼班)、信息安全“嵩山实验班”、人工智能“人机物智能创新班”、人文科学试验班、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班、中科院钱三强物理英才班、天健培英班、新华社穆青新闻实验班等多个特色人才培养班;推行“一生一导师”制,从学业规划到科研竞赛全程护航。

优化专业结构:持续推进本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2025年停招本科专业10个,扩大社会急需专业招生计划。

增加招生计划:持续扩大本科生招生规模,新增招生计划将主要投入人工智能、信息安全、自动化、计算机等国家战略急需、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领域。

四、独家理由

12.请送上对考生的祝福,并请用一句话给河南考生一个报考贵校的“独家理由”,为自己的学校打call!

先说报考郑州大学的理由吧:郑州大学是河南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大学,也被誉为国内“融合最好、发展最快”的高校之一。郑州大学在河南招生人数多,与其他在豫招生的同分数段的高校相比,性价比是最高的。与郑州大学综合实力差不多的高校相比,录取分数又是最低的。同时郑州大学学风非常好,更有利于学生深造学习、潜心研究,所以说郑州大学值得选择、不负期待!

高考在即,郑州大学温馨提示:考前别熬夜刷题,记得吃好三餐,考完记得拥抱自己——你值得所有掌声!若与我们相遇,我们将陪你从“郑大新青年”走向“行业领航者”!

院校问答

院校问答

政策问答

政策问答

河小阳微信
河小阳微博
河小阳抖音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