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心理韧性 冲破学习高原

2024-11-27 09:22:55 来源:招考豫言

培养心理韧性 冲破学习高原

郑州市第五高级中学 郝盈雪

不少高三学子有过或正经历着这样的体验:“这次考试怎么又考砸了?明明一直在努力,可成绩配不上我的努力。”“身边人都在进步,我却越学越迷茫了。我该怎么办啊?”“最近一次模考比正常水平低了50分左右,许多扣分点都是低级错误,我觉得我要撑不下去了。”……类似情形很有可能是同学们遭遇了学习的“瓶颈期”“高原期”,即教育心理学所称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成绩或水平出现暂时停顿或者下滑的现象。“高原现象”在成长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水准而无显著升降变化,但一旦突破这一“高原”,曲线就会继续上升。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很多同学都会经历成绩的起伏,这种不确定性往往会增加焦虑感。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种挫败感,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心理韧性”来提升自己的心理品质。

什么是“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又称为复原力、弹性、适应性、抗逆力或韧性,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困境、创伤或逆境时,能够保持心理健康和积极适应的能力。这个概念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即把一个人比作一个皮球,心理韧性则相当于皮球中的气体。当我们把皮球抛到地上时,球自然会弹起来,而皮球中的气体愈充足,球的弹力就会愈强。相反,如果气体不足,球的弹力就会显得不足。心理韧性并非对困境的免疫,而是指个体在面对困境时能够灵活应对、适应变化,并从负面经历中学习和成长。在高三备考阶段,培养心理韧性尤为重要。拥有强大心理韧性的人,如同那充足气的皮球,面对困境时能够拥有更强的适应力和弹性,可以快速从打击和悲伤中恢复过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并从逆境中获得成长。心理韧性还包含对自身情绪的良好管理和调控。增强心理韧性能够让个体在面临压力时保持冷静,不被情绪左右,从而更有效地处理负面情绪,防止情绪的过度消耗和影响,更好地决策和解决问题。

如何培养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能够通过学习、刻意练习、经验积累以及积极的心理健康习惯来增强。我们可以先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自我关怀,理解并接纳自己

自我关怀是指在面对困难和失败时,个体仍然能够保持积极的态度,这在积极心理学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自我放纵,也不是软弱或自怨自艾,而是在感觉痛苦、面对挫折时不再进一步打击自己。自我关怀包括在压力下学会放慢步伐,给予自己适当的休息和放松的时间。它并非逃避现实,而是在面对现实的同时,给予自己足够的理解和支持,有助于自身建立更强大的心理韧性。

二、培养成长型思维——骨头里挑鸡蛋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心理韧性更强,也更愿意接受挑战。他们乐于尝试新事物,拥抱新变化,认为错误和失败在所难免,所以总是敢于直面并战胜挫折。成绩起伏的时候,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的时候,产生挫败感的时候……正是提升心理韧性的最佳时机。面对没有达成预期的事情,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采用一种“骨头里挑鸡蛋”的心态,即思考在挫折中能够学到什么。这种过程就是在有意培养自己的成长型思维,使压力转化为动力。成长型思维使个体能够更加灵活地适应变化,更加积极地对待生活的起伏。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也促使他们在面对困境时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三、提升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心理韧性的重要支撑。拥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一般拥有两个信念:第一是自我实现的预言,即在面对任务时有“我可以做到”的自信和对积极结果的预期。第二是效能预期,即“我能做到不是因为运气或环境等外部原因,而是我通过个人努力获得的结果”。自我效能感在我们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具备高自我效能感的人愿意迎接新的学习挑战,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取得进步。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不仅增强了个体的学习动力,也促使他们更有效地掌握新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自我效能感还能够帮助我们抵御各种压力和挫折,能将这些挑战视为个人成长的机遇,真正实现“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的目标。

愿每位同学在经历高三的披荆斩棘后,除了学业上的收获,还能拥有遇到挫折时绝地反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