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高三学生心理疏导

2024-09-20 16:23:42 来源:三门峡考试招生

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社会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使得高三学生经常体验到强烈的内心冲突和压力。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关注。

一、考生要相信自己,自信迎考

考生要把高考当作一次人生经历,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这次考试。只要考生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有切实可行的计划和行动,即便是考不上大学,也一定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1.要学会自我心理减压。

高三生相对来说已经比较成熟,自我意识较强,压力很多时候来自自己,如自我要求过高,过分注重排名等。过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导致平时上课精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考生一定要学会给自己减压,注意劳逸结合,要知道会安排时间的学生才会学习,最好自己制定出一个作息计划表,要调节好人体生物钟,形成规律,以保证考试的时候体力充沛,精力旺盛,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这样既提高了时间效率,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利于身心健康。运动是一种有效的释放压力的方式,还会让考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平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还可以做一些放松型的训练,如深呼吸,这有利于缓解过于紧张的情绪。采取积极、合理的减压方式,如听音乐、聊天、书写、向身边人诉说自己的烦恼,或者找模拟物品出气、哭泣等多种形式发泄心中的压力。

2.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自信迎考,调整好对高考的看法。

高考不是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标准,而是人生的一个过程,是我们众多机会中的一个。高考固然能塑造自己、提升自己,万一落榜也不要有太大的遗憾,毕竟还可以复读,也可以另选其他的成功机会。如果把高考看得过重,就会导致我们的思想压力过大,自信心不足,水平得不到正常发挥。考生要提高信心指数,抓关键和重点。不要平均使用力量,且要文、理结合,要把看、思、读、听、做、小结结合起来。考生不但要结合本班的教学计划,而且要结合自己现在的实际状况和可能达到的发展状况来制定计划、合理确定目标,坚定成功的信念。把精力放在知识储备、改善技巧、解题过程中,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有助于保持心情平静,集中精神,将自己的水平甚至潜力发挥出来,体会做题和进步的乐趣以及学习过程本身的快乐,相信自己有能力考出应有的水平。

3.要有全面的心理准备。

参加高考,就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要么金榜题名,要么名落孙山。考试之前,考生就应该有个全面的心理准备,迎接、承受即将到来的结果。高考失利并不意味着没有前途,还有复读、读民办大学、出国留学、参加成人高考或自学考试等多条道路都可以走向成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积极面对。未来的道路很漫长,处处都有无形的答卷。考生要积极培养自信、顽强、坚毅、持之以恒的人生品格,勇敢地面对困难和失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或听说某某学生考上大学了,有的顿时被幸福包围着,享受着成功的喜悦,俨然成了家庭的“英雄人物”;有的开始骄傲自满,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不但瞧不起落榜的同学,而且对家长的索求也多起来了,家长没有满足他就赌气翻脸,这种不以感恩的胸怀去回报家长和老师的心态,也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

二、家长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本来就不够稳定,面临高考的重压,他们的心理更加脆弱,这时要再加上来自家长的压力,孩子就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家长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调节心态更为关键。

1.要积极配合,增强孩子的信心。

面对高考的压力,绝大多数考生能够沉着应对,也有不少考生会出现情绪低落、急躁、自卑、埋怨或对考试过分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削弱高考战斗力。他们将无处发泄的压力转嫁到别的地方,甚至对父母大发脾气。造成高考前孩子心理状况剧烈波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考生本身心理素质不过关是其中一方面因素,而部分家长期望值过高,给孩子施加过多压力,也是导致孩子考前心理变化的重要原因。家长多给孩子鼓励、关心和陪伴,树立他们的信心,一定要做到:接受事实,接纳孩子现状;多看孩子优点,少看孩子缺点;用正面的教育方式多鼓励表扬,使他们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在学习上不要与其他的孩子去比较,要与他自己比较,有进步就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不要对孩子过分地管理和约束,真正把学习的责任心交还给孩子。

2.要理性看待高考,调整好心态。

每一位家长都会高度重视孩子的高考,因为高考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但高考在人的一生中也绝对不是唯一的机会,家长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家长不要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不要表现出过分关注,也不要突然改变生活习惯,要与孩子一起,以平和的心态迎接高考。面对孩子的烦躁焦虑,父母更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家长要信任孩子,相信他有能力完成最后的学业,并能以良好的状态迎战高考。家长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因为家长的情绪通过感染、暗示等心理机制,会影响到考生。保持生活常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在饭桌上、散步时给孩子一些鼓励,和他们聊聊天、谈谈心。经历多次考试,考生都具备了一定的抗压和调适能力,家长对考生的关心并不需要太多的语言。

3.要关注细节,保持良好的沟通。

孩子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其内心其实比我们所想象的要痛苦,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来自家长的关心和鼓励,所以家长更应关注细节,保持与孩子的良好沟通。高三学生忙于复习迎考,由于作业多、考试频繁、竞争压力大以及个人情绪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各种睡眠问题,如睡眠不深、睡眠紊乱、甚至失眠,但是高三学生无论学习压力多大,功课多紧,睡眠时间都应保证不低于六小时。家长在晚饭后可适当安排孩子散步或轻微运动,让孩子树立“学就是学,休息就是休息”的观念。当孩子因为紧张、担心而睡眠不好时,让他们把自己的担忧写在纸上,有些没必要的担心就自动消除了,心里就踏实多了,这也是睡前整理思路、调节情绪的好方法。

面对即将来临的高考,部分家长和考生一样产生紧张情绪,免不了对孩子经常唠叨甚至抱怨,或者对孩子过度地关切,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家长太啰唆、太烦人,进一步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当考生出现负面心理时,其实家长才是最好的心理理疗师。考生在诉说考试压力时,家长一定要认真倾听,真诚地告诉孩子只要尽力就行。明智的家长会做到少说话,多给孩子一些鼓励举动,如一个关切的微笑、一杯温暖的水、拍一拍孩子的肩膀等。

三、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疏导,缓解考生心理压力

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是学生的主战场,高考临近,这时学校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相对宽松和自由的学习氛围。

1.要多途径开展心理疏导,缓解考生压力。

针对高三学生普遍存在的考前焦虑、紧张等现象,各校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疏导活动,如:邀请心理咨询师做专题报告,举办考前心理教育主题班会,通过座谈,了解学生对考前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要求,通过“我能行”教育,使学生树立自信。如果老师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学生心中的太阳就会慢慢升起,最终照亮自己,照亮别人。学校针对学生的需要,多层面、多渠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一是面向群体开展心理讲座,通过讲座报告,同学们掌握了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就能从容自信地迎接高考。二是针对个体开展心理咨询,利用课间、课后开展心理咨询,使学生有倾诉压力的地方,有解答疑问的出处。三是公布咨询热线电话,提供心理支持。把心理咨询教师的电话公布给考生,使他们任何时间内都能拨打电话,方便快捷地获得心理支持。四是班主任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部分学生虽然有沉重的心理压力,但不愿意主动寻求帮助,班主任通过细心观察与了解及时发现问题,与家长及心理教师沟通联系,及时化解问题。

2.要重视学困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多数学困生虽然在学校文化课不如别人,但是走上社会后却如鱼得水。因为智商是人成功的基础因素,在此基础上只有良好的情商和逆境智商才决定了人的成功。老师要在集体中给学困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要善于引导、帮助他们订立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使他们的情感、行为受到目标调控;要善于引导他们从先进人物、事迹中汲取动力,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意识;对他们的错误要予以耐心的教育和帮助;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社会实践等,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正确认识和理解学困生。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的心理,对他们要宽容,不要当众讽刺挖苦他们,使他们形成对立情绪,当他们考试失败时,不要指责埋怨他们,要耐心帮助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点要紧紧抓住,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在学习中要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悉心引导,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

3.要关注复读生的心理调试。

每年高考录取结束后,落榜和考得不理想的部分学生加入了复读生的行列。理解学生的是老师,最容易解开学生心结的也是老师。老师们要与复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教育复读生要接受现实,积极调整自己。高考失利、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有的是方法问题,如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网络不清晰、学科能力薄弱、自学能力较差等;有的受非智力因素影响,如缺乏毅力、恒心等。无论是什么原因,老师都要帮助学生认真科学地剖析自己,帮助他们对每个学科做出及时的小结、评估,使他们看到各科自己还存在哪些问题,做哪些努力可以尽快改变。老师要防止复读生的两种倾向:一是高分复读的学生,因为期望更高,他们压力更大,很容易看不清自己的问题,比如不重基础,不重学习小结,只偏重于难题、怪题的学习。二是复读生容易出现自以为是的现象,教材上的内容都学过,他们会感到翻开书什么都懂,对老师的讲解不以为然,也不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善意的批评,尽管这些同学学习很努力,结果却并不理想。

高考固然是国家选拔人才、进行公平竞争的平台,但绝不是以扭曲学生心理,甚至牺牲年轻生命作为沉重代价的。我们谨记:教育不能超越学生的生命健康,不能超越学生的人格尊严,不能超越学生在智力发展上的个性差异。希望全社会人人合力,都来为高三考生减压,为年轻的生命健康成长护航。

作者:焦新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