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2024年招收本科生10420人
一、学校概况及特色
河南大学创立于1912年,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学科门类齐全、专业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国家“双一流”、河南“双航母”战略机遇叠加,构建“创新发展”新格局
学校2017年、2022年两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河南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河南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提质晋位,打造河南高等教育“双航母”。学校熔铸了“自信、拼搏、开放、创新”的河大新时代精神,构建了本硕博全覆盖的培养体系,探索了跨学科、跨院校、国际化的联合培养模式,擘画了全校师生凝心聚力“创新发展”的新格局。
学校现有4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82个本科专业进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学校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三大奖的全覆盖,科研成果发表在Science、Nature、Cell等顶尖期刊,实现历史性突破,解决了多项“卡脖子”技术。学校汇聚了一批以院士、学部委员等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逐步建成了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学术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4700多人。
承载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和1亿河南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大学”的愿望,招生规模增加1420人,其中校本部新增不少于700人
河南大学是一所有历史的学校,是一所有梦想的学校,更是一所有使命的学校,为满足河南亿万人民“在家门口上好大学”的朴实愿望,2024年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10420人,其中校本部新增不少于700人。河南省作为学校的主要生源地,2024年普通类本科一批新增491人,占校本部新增总量的70%。
学校紧跟国家重大战略、社会发展需求和科技变革趋势,确立了“强理振文、新工新医”的办学新主线。2024年新增计划重点投向理、工、医类学科专业,比如医学类、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人工智能、自动化、量子信息科学等。
二、招生计划及政策、专业介绍以及填报志愿的建议
2024年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10420人,招生专业共计93个,包括12个大类招生(含36个专业)和57个专业招生。
1.新增4个招生专业
2024年,学校新增四个招生专业,分别是量子信息科学、密码科学与技术、法语、舞蹈表演。其中舞蹈表演在河南戏剧艺术学院招生。
2.地方公费师范生扩招100人
地方公费师范生实行“省来县去”招生政策,即:全省招生、提前批录取、定向县(市)就业;在校培养期间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即:免学费、住宿费,补助生活费;在培养期可报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可推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设岗县(市)通过直接考核招聘方式提供就业岗位及编制。
2024年,学校地方公费师范计划招生200人(比2023年增加100人),新增“学科教师”教育技术学和“地方优师”学前教育,其中“地方优师”文史:汉语言文学30人、历史学20人、学前教育30人,理工:地理科学85人;“学科教师”理工:教育技术学35人。以上计划均在提前批地方公费师范批按照平行志愿录取,“1 个院校+1 个专业+1 个设岗县(市、区)”为 1 个志愿,每批次设 12 个志愿,不设志愿调剂。
三、人才培养及毕业生就业
1.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开设本博贯通“菁英博士”实验班
本博贯通“菁英博士”拔尖人才实验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科技精英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先行在生物学、化学、地理学等学科试点实施,逐步扩展到其他学科。实行“4+4”本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本科4年+博士4年),学制为8年。原则上在本科一年级第一学期启动。
本科阶段(4年),前两年实施通专融合教育,第三学年开始,进入专业核心课程学习阶段和面向新质生产力的学科交叉人才培养,主要为学科基础课程、前沿专门课程、跨学科课程的学习和基本的科研训练;本科第四年进入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即学科高阶课程的学习和更为深入的科研实践。
2.夯实拔尖学生培养载体,继续开展“明德计划”、“卓越计划”实验班招生和选拔工作
“明德计划”和“卓越计划”是学校近年来整合各类优质资源,深化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重点打造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和应用学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品牌,面向实验班依托招生专业(类)进行选拔。目前开展的实验班有汉语言文学等14个专业。
3.本硕一体化培养,继续开展“菁英计划”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验班选拔
“菁英计划”实行本科阶段与硕士阶段一体化的贯通培养以及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模式,符合条件的学生,在本科阶段最后一年获得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含直博生)资格后可进入研究生课程和研究学习阶段。目前开设“菁英计划”的专业有生物科学、地理科学、教育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经济学、数学,从在校生中选拔。
注:2023届生物学“菁英计划”学生以共同第一作者在顶级期刊《Cell》上发表了封面研究论文,实现了学校在学生培养期间发表顶级期刊的新突破。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依托学校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举办,采取“3+1+2”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即3年本专业学习+1年教育类课程+2年教育硕士。
4.灵活的转专业政策和辅修制度
学校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在转专业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和良好的个性发展空间,对申请转专业的学生没有转出成绩和排名的要求。学校专门制定有《河南大学本科生转专业暂行办法》,根据此办法,每年春季学期组织开展转专业工作,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在第二学期都可以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申请转专业。各学院根据专业自身教学资源等条件合理制定接收计划、考核办法,明确具体要求,根据考核结果择优录取。
同时,学校还实施辅修制度。开展辅修专业学士学位教育工作,是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具有交叉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和成长体验,学校鼓励学有余力的全日制本科生在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修读与主修专业归属不同专业类的专业。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且符合河南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辅修证书并授予相应的学士学位。
5.强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
学校通过个性化辅导、专场招聘、岗位推介、资金扶持等措施,不断拓展毕业生就业领域,建立了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形成了稳定的用人单位群,其中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超过2000家;每年在校园举办各类招聘会70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学生选择升学深造的比例较高,应届毕业生保研率达14%左右,升学率40%左右。

近日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