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担心“浪费分数” 别害怕冲刺“梦校”

2024-06-24 11:25:10 来源:文汇报

随着2024年高考结束,志愿填报成为考生和家长关心的话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的一位学者对历年来的志愿填报和录取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在当下平行志愿的填报模式下,学生第一志愿学校的排名平均提升了4.4%,虽然被第一志愿学校录取的概率减少了24%,但却几乎完全消除了分数虽够批次却滑落的概率,甚至消除了过去家长和考生担心的“浪费分数”的情况,即志愿填报过于保守,导致考分远高于录取学校最低分数线的情况。

在这一背景下,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时,应该尽量少一点纠结,更多考虑学生的整体兴趣和优势。

高考之后,如何填报大学专业志愿,无疑是一个重要而又充满挑战的话题。

在目前高考招生实行平行志愿、高校人才培养制度不断完善的情况下,考生不论是在走上考场之时还是面对志愿选择时都不必太过紧张,志愿填报的“成功率”在新制度下有了巨大的提升,而且不论考生进入哪所大学,这都是一个人生发展的临时平台,最终成就自己的还是考生自己。

志愿填报的“容错空间”,正在不断增大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考录取改革的不断推进,志愿填报的“容错空间”也在不断增大。在新的招生政策下,考生在志愿填报中完全不必担心因为失误而与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平行志愿的录取模式下,考生在自己合理的位次范围内,依次填报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学校和专业,成功率有了大幅度上升。

所谓平行志愿,是指在同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上,考生可以填报数个平行的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高校按考生投档成绩排队录取,录满为止,不设院校志愿级差。这就意味着,只要考生投档成绩达到学校调档分数线,只要分数和位次够,学生还是会被志愿填在前面的学校录取;因此志愿顺序填报对于考生来说,应该是反映自己内心对学校的排序。

这一机制,也从根本上化解了考生担心因为填报志愿的顺序而错失心仪院校的顾虑。我和合作者通过多年跟踪数据分析发现,在平行志愿下,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合理位次区间内,把最心仪的学校填在前面。即便没有被理想院校录取,后面志愿的录取概率也不会受到影响。

我们的研究数据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某省实行了平行志愿改革之后,学生平均在志愿表中多填报了1个学校;第一志愿学校的排名平均提升了4.4%(即学生更愿意“冲一冲”好的学校);学生被第一志愿学校录取的概率减少了24%,但是却几乎完全消除了虽然分数够但是批次滑落的概率(即录取结果不再“志愿优先”)。平行志愿消除了因为志愿填报过于保守,而导致考分“浪费”的情况。

以我所在的上海交通大学为例。我在多年负责外省市招生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未采取平行志愿的省市,有的考生把上海交大作为梦校,但在志愿填报时却顾虑重重,担心以自己的成绩填报上海交大过于冒险,万一没被录取,就会与理想学校失之交臂。结果他们在志愿填报时往往就会采取过于保守的策略。

因此,我建议各位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必过于纠结某一所学校或专业,而应该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并基于此合理规划和填报志愿。通过平行志愿和调剂,你很有可能被心仪的学校录取。

无论读哪个专业,都要主动走出专业“圈子”

尽管专业选择对于大学生活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但从长远来看,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更加关键。在当今学科高度交叉融合的时代,仅仅掌握某一专业的知识已经远远不够,还需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领域,培养跨界思维和创新能力。

以人工智能为例。作为当前发展最为迅猛的前沿技术之一,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影响和重塑各行各业。不管未来学习的专业是物理、化学、经济、金融、工商管理,还是临床医学、新闻传媒、外语翻译等,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无疑都是十分必要而且有益的。这不仅有助于拓宽专业视野,更能让你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占得先机。

事实上,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大学教育中,通识教育和跨学科培养已经得到了广泛重视和普及。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也要广泛修读其他学科的课程,参与各类科研和实践活动,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知识融通的目的。而无论考生未来进入哪个专业,都应该主动走出专业的圈子,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尝试不同领域的挑战,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努力塑造更加完整和立体的自我。

找准结合点,读“冷门专业”也能大放异彩

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够服务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优秀人才。因此,不管学习何种专业,都应该立足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将个人追求与时代使命紧密结合起来。即便是一些冷门或者目前看上去“不吃香”的专业,如果能够找准结合点,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样能够在职场中大放异彩,实现人生价值。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关键阶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进程中,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从先进制造到现代服务,从生态文明到社会治理,每一个领域都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来支撑和引领。年轻的大学生胸怀“国之大者”,方能找到更好的发展路径。

因此,当考生结束自己的高中学习生涯后,要更加主动了解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和规划,关注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和趋势,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求学之路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但重要的是在求学之路上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真诚地希望,年轻的学子们能够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在个人发展与国家进步的道路上,携手前行,放飞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