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解读 | 儿科学:与生命对话,守护儿童健康

2024-05-25 14:50:19 来源: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儿科强、儿童强、中国强”,随着三孩政策的实施,社会对高水平儿科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剧增,在儿童养育更加科学、精细的大背景下,专业儿科医生越来越稀缺。儿科学专业主要学什么?报考该专业时应该注意什么?儿科医生和为成人看病的医生有什么不一样?带着诸多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近儿科学专业!

一、专业解析

儿科学学什么?

儿科学曾经于1999年并入临床医学,后来由于儿科医生严重短缺,2016年,国家恢复儿科学专业本科招生。儿科学既是一门独具特色的临床学科,又自成体系,是一门专注于儿童健康和疾病预防与治疗的医学专业。该专业涉及到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具备全面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能够为儿童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专业人才。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儿科教授王卫平老师认为,儿科学的任务即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儿科学主要研究范围包括: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中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各种疾病在儿童时期的预防措施、儿童中各种疾病患儿的康复可能性以及具体方法等。

儿科学本科专业学制一般为5年,主干学科一般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儿科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目前在儿科学下还发展了一些分支学科和特色专业方向,如小儿外科学、新生儿医学、儿童保健医学、围生期医学、青春期医学等。儿科学核心课程以医学基础课程、医学专业课程为主,主要包括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基本技能、小儿内科学、小儿外科学、妇产科学、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儿童保健学等。

儿科学研究什么?

儿科学研究的是处于不断生长变化的儿童。儿童是一个不断生长发育的机体,身体各部分比例,器官大小和位置等会随年龄增长而改变,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随年龄增长而成熟,因此每个个体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成人相比,儿童年龄越小自身的防护能力越弱,更容易患上一些疾病,但其对疾病造成损伤的恢复能力较强。在临床上,儿童变化快、表达能力差,各年龄段的临床表现不一样,治疗需要更加全面。因此儿童的疾病不是成人的翻版和缩影,儿科学在研究和学习时更重视个体、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

中西医儿科学也有一些区别。中医儿科学渊源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以我国传统儿童保健经验和中医学理论实践体系为指导,以中医药为主要手段,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这一点与西医儿科学有所不同。但二者都有着保障儿童身体健康的共同目标。

未来儿科学教育趋势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兼儿科系主任董文斌教授认为,未来儿科学将突破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儿科+”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创造儿科诊治新模式、新方法。

重庆市妇幼保健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张丽认为,儿科专业教育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例如与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相结合,可以培养出具有更全面能力的儿科专业人才,更好地应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二、报考指南

报考儿科学需满足身体条件要求

包括儿科学专业在内的医学类各专业,对考生身体条件要求均较高,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存在多个不予录取的情况,如色觉异常、色盲等。另外考虑到实验、实践教学特殊要求,有身体功能障碍,不宜就读医学类专业的考生,建议慎重报考儿科学专业。如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的;一眼失明另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400度的;两耳听力均在3米以内,或一耳听力在5米另一耳全聋的;斜视、嗅觉迟钝、口吃;对化学物品有过敏反应等。

考生在报考时,一定要看清《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各高校招生章程中的具体要求,谨慎报考。

高考改革省市,需符合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儿科学专业大多要求考生选考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具体按各高考改革省市公布的选科要求执行。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高考选考科目为“3+3”的省市,儿科学需选考的科目为物理且化学。高考选考科目为“3+1+2”的省市,儿科学选考科目为物理(首选)+化学或生物(再选)。广州医科大学儿科学专业要求“3+1+2”选考模式的高考综合改革省份选考科目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为化学或生物,“3+3”选考模式要求选考生物和化学。

选择儿科要有五心

浙江大学临床医学(儿科方向)杜立中教授认为,报考儿科学,考生要立志成为一名儿科医生,需要有“将他人健康系于己身,把别人性命托与我手”的担当和勇气,需要有一颗爱护儿童之心、一个科学脑、正确的世界观和一双勤劳手;需要有乐于奉献的热情、耐心、爱心,临危不乱、冷静果敢的自制力,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迅速的决断力等。

儿科专业毕业生小瑶有以下报考建议:儿科是一门“哑科”,不同于其它科室,患者都是小儿,有的孩子无法准确表述哪里不舒服,交流难度大,所以扎针、用药难度都比较大,而且还面对着来自焦急的患儿家长的压力。选择儿科学,意味着今后与患儿直接打交道的机会多,考生需考虑清楚是否与未来就业规划相符。如果你热爱儿科,有足够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同理心,且做好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临床经验的准备,坚定的想成为一名儿科大夫,那么欢迎你报考儿科专业。

三、专业与就业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1500-2000人

男女比例:男32%  女68%

目前,我国儿科医生资源总体呈紧缺状态,每千名儿童不足一位儿科医生,且资源分布不均衡。另外儿科医生流失数量大,也是人才短缺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调查,我国儿科医生流失人数为14310人,占儿科医生总数的10.7%。

儿科医生紧缺问题如何解决?

解决儿科医生紧缺问题,如同解决“吃饭问题”一样重要。从人才培养、福利保障、完善社保网络等方面加强儿科建设迫在眉睫。

为了加强现代化儿科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儿科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举措。国家卫健委今年1月发布的《关于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加强儿科专业人才培养、加大儿科医师转岗培训力度、培养储备高层次复合型儿科人才”三项工作要求。儿科医生的收入待遇也是关系到人才是否流失的关键,《意见》还提出,推动综合性医院儿科等紧缺专业医师的薪酬水平不低于医院医师薪酬平均水平。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规定,要加强儿科、产科、助产等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增强岗位吸引力。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表示,要加快儿童医学人才培养,提高全科医生的儿科和儿童保健专业技能,提高儿科医务人员薪酬待遇。

国务院2022年6月关于儿童健康促进工作情况报告称,2013—2021年,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09亿元支持全国1960个儿童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根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儿科医院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截至2023年5月,国家卫健委全国医师电子化注册系统的统计显示,我国儿童医院有228家,医疗机构的儿科职业医师数量23万人,每千名儿童床位数为2.22张。这一系列数据增长的背后,是近年来大笔财政资金投入填补“儿科荒”短板。

毕业后去哪?除了当儿科医生,还能做什么工作?

全国儿科医师紧缺,儿科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从三甲医院到基层医疗机构,均对儿科医师有大量需求。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在各医疗单位、卫生保健机构、医学科研单位从事儿科临床医疗、卫生保健、教学或研究工作。本科毕业后也有较多毕业生选择继续攻读儿科学或相关专业硕士学位。

随着社会对儿童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许多学校、社区和政府机构都需要具备儿科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私人诊所和家庭医生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除儿科医生外,儿科学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担任的职位包括儿童护士、儿童营养师、儿童心理咨询师、学校校医、幼儿园健康顾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