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这十年 教育事业发展的热点问题解答

2022-10-12 14:58:24 来源:河南省教育厅

  10月12日,省委宣传部召开“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第二十五场新闻发布会——教育高质量发展专场。

  会上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刁玉华,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毛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垠亭,围绕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问:作为一名教育新闻记者,这十年来,我明显感受到咱们省学前教育越来越普及普惠、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入学机会越来越公平,同时我省也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最美教师,请您介绍一下河南这十年基础教育“促优质”,以及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具体举措和成效?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毛杰: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省基础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大家都知道,基础教育是全民性教育,面向人人、涉及家家户户,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基础教育工作坚持“促普及、强保障、补短板、提质量”,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亮点纷呈的良好态势。突出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坚持优先发展,基础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全面提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出台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特殊教育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并不断加大经费支持和投入力度,我省基础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教育投入持续增加,以2021年为例,全省基础教育年投入总量达1927亿元,较十年前增长149%。先后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全省幼儿园数达到2.44万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0.8%,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持续实施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计划、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1%,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全省158个县(市、区)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连续实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和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2.5%,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

  第二,聚焦关键领域,持续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党对基础教育的全面领导,实施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省中小学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深化基础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落实中小学办学主体地位,大力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加快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从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三个层面,系统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同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中高考录取相结合,落实“属地招生”“公民同招”,稳步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深化“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和集团化办学改革,多措并举扩大全省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第三,注重内涵建设,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立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多元立体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推进体育美育教学改革,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搭建“面向人人”的实践活动平台。连续十年开展“学前教育月”宣传活动,积极推进“幼小衔接”攻坚行动,大力推广“安吉游戏”“食育试点”等典型经验,培育500余所省级示范幼儿园。强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能力提升工程,评估认定100所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300所管理特色校、500所劳动教育特色校,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持续实施普通高中“1256工程”,重点培育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和省级学科基地,我省已成为全国公认的高校优质生源省份。

  第四,紧盯热点难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坚决落实中央“双减”部署,校内深化“五项管理”改革,作业管理、课后服务和教育教学指导实现“全覆盖”;全面规范中小学校外培训,线上学科培训机构全部关停注销,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到93.32%,学科类培训机构“营改非”、资金监管、政府指导价实现“全覆盖”。实施两期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计划,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13%。建立实施42项学生资助政策,做到“应助尽助”,贫困家庭失学辍学儿童由“动态清零”实现“常态清零”。依法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率达到90%以上,确保让每一名孩子都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刚才,媒体朋友还问到了我省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大家都知道,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广大教师,对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号召广大教师要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经费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作一介绍。

  一是师德师风建设全面加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省教育厅等多部门联合出台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细则,建立完善宣传、教育、考核、奖惩、监督“五位一体”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一大批闪耀着高尚师德光辉的教师不断涌现,张玉滚、李芳、周荣方等先进典型享誉全国。

  二是教师队伍实现量质齐升。加大教师培养补充力度,全省教职工和专任教师分别达到193.3万人、157.5万人,比十年前分别增加55.2万人、41.1万人。持续实施特岗计划、优师计划、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形成项目错位互补、区域和学段全覆盖的基础教育教师培养补充体系,每年定向培养补充高质量紧缺薄弱学科青年教师2万余人;持续加强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累计培育中原名师、省级名师、省级骨干教师近5.7万人,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从6.7万人增加到13.9万人,教师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

  三是教师培训体系日臻完善。重构教师培训体系,成立教师网络学院和教师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实施基础教育教师能力素养提升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实施乡村首席教师岗位计划,聚焦精准全面提升教师教书育人本领。十年间,我们共统筹安排“国培”“省培”等教师专项培训资金25亿元,累计培训教师230万人次,五级联动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持续完善,有效支持了全体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四是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提升。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持续推动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提标扩面”、调整班主任津贴标准、设立地方教龄津贴政策落实,我省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设立地方教龄津贴的省份,省市县三级每年安排6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发放“一补两贴”。加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累计投入资金56.83亿元,建成周转宿舍8.66万套,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

  下一步,我们将牢记教育为民情怀、勇担教育强省使命,聚焦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特色多样、特殊教育重点保障和教师队伍建强建优等重点工作,狠抓改革成效深化、教育教学提质、教师待遇保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

  问:这几年,我身边上职业院校的孩子越来越多,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请问,您怎么看待这种观念的转变,以及这十年河南省职业教育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垠亭:感谢您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十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将发展职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高度重视、强力推进,正如这位记者观察到的一样,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吸引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选择职业教育,走上了技能成才、技能致富、技能报国之路。

  河南职业教育这十年的变化,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即香、强、亮、畅。

  这十年,职业教育越来越香。政府重视职业教育,国家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河南以“每年一次会议、每年一个文件、每年投入100亿元”的力度,实施了职业教育攻坚计划,打造了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获得国务院首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激励通报。企业青睐职业教育,超过1万家企业参与或举办职业教育,重点培育了133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了47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形成了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新局面。社会认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招生、就业火爆,很多职业学校出现了“一位难求”,“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就业”的培养模式成为职业教育常态;全省高职新生报到率由十年前的不足80%提高到95%以上,高职在校生规模已占据全省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这十年,职业教育越来越强。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十年来,全省职业院校累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900万人,总规模居全国首位,其中高职学校增加27所,在校生人数比十年前翻了一番。办学水平持续提升,推动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中职办学质量和社会形象极大改善,实施了省级职业院校“双高工程”,6所学校入围国家“双高计划”,省级以上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6个、技能名师工作室150个,职业技能大赛成绩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开设职业教育专业点近万个,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我省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高。

  这十年,职业教育越来越亮。开展集团化办学,成立了20个省级骨干职业教育集团,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达到9个,打通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最后一公里”。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深入开展“百校万企结对发展行动”,对接“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加强职教园区建设,重点培育了“漯河食品”“长垣烹饪”“林州建工”“镇平玉雕”“平舆防水”等一批有特色、叫得响的河南职教品牌。加强开放交流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造了一批“大禹学院”“詹天佑学院”等境外办学品牌,提升了河南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这十年,职业教育越来越畅。推进各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河南科技职业大学获批全国首批本科职业教育试点学校,打破了我省职业教育止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初步构建了贯穿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的现代职教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与各类教育渗透融通,面向中小学生开展职业启蒙教育60万人次,创新弹性学习制度,100所高校举办学历继续教育,在学人数占高等教育学生数的30%。大力推进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着力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落实“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教育系统每年开展技能培训200万人次,40万职业院校学生参与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试点规模全国第一,使更多劳动者实现了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致富。

  各位记者朋友,当前,职业教育正处于大改革、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我们将深入贯彻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和新职教法精神,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让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通道、发展有优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能和人才支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问: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2017 年和 2022 年,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连续两轮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正在打造河南高等教育并驾齐驱的“双航母”。我省将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首,请问刁厅长,能否介绍一下过去10年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成绩;下一步围绕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我们高等教育的着力点是什么?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刁玉华: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也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对河南高等教育的关注与支持。

  回顾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河南高等教育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分类发展、强化内涵,有力实现了扩容增量、提质增效。一是资源不足有效缓解。10年来,河南普通高校由120所增加到156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由155.9万人增加到268.64万人,在学研究生由3.2万人增加到7.97万人,河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7.22%增加到53.13%,河南高等教育实现了从“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的历史性跨越,河南学子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得到较好的保障。二是质量水平显著提升。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一期任务顺利完成并进入第二轮建设序列,郑大还实现部省合建。遴选推进河南农业大学等7所大学11个“双一流”创建学科建设,打造“双一流”后备军;深入实施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重点建设15所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推动高校分类特色发展;40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251个,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持续增加,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三是服务能力持续增强。高校建有9个国家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40多个省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多所高校牵头或参与河南省实验室建设,主导或参与河南省中试基地;布局建设了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特色行业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工业软件学院等93个新型专业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学院入选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高校承担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量和资金量均达到全省总数的90%以上;新冠肺炎小分子口服药阿兹夫定等一大批高校原创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十年来河南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超过600万人,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河南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和一些成绩,但受历史条件、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仍然面临大而不强、优质资源偏少等短板问题,与河南千万民众的实际需求还有差距,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第一战略,锻长板、补短板,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办好高等教育,努力在中原大地起高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是扩规模,跟上发展步伐。对标国家教育现代化部署,加快扩充高等教育规模。深入挖掘潜力,引导现有高校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上好大学的机会;扩充做优增量,多措并举增加投资建设新校,整合资源重点建设电子科技、航空航天等新型研究型大学以及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恢复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做强做优理工科大学,办好综合性大学,补齐医学、体音美、外国语等本科教育短板。

  二是提质量,优化发展体系。突出内涵建设,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力争更多高校在各自领域争创一流。打造“双航母”起高峰,全力推动郑大、河大在“双一流”建设中提质晋位,打造高等教育发展龙头;培育“第二梯队”筑高地,强力推进11个“双一流”创建学科建设,力争更多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优化学科专业建高原,加大力度调整优化学科学院和专业结构,构建“学院、学科研究院、产业研究院”共同体,建强一流本科专业,提升办学和人才培养整体水平。

  三是重创新,提升发展动力。围绕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六个维度,聚焦建设重大平台,支持高校牵头或参与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支持高校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国家大科学装置、重大科研基地设施布局河南,推动高校现有科研平台提质升级,构建面向科学前沿和产业急需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聚焦引育高端人才,重点引进国际顶尖人才及团队,培育青年领军人才,打造人才聚集高地;聚焦产出标志性成果,在原创性、基础性、应用性领域梳理一批重大课题,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在“卡脖子”技术等方面全力攻坚。

  四是抓改革,激发发展活力。对标世界、国内同类一流专业,开展高校专业评价,构建以评价为牵引、以课程为核心、以机制为保障的专业建设体系。牢固树立为教学科研一线服务的导向,聚焦学生、课程、科研、教师、内部治理等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充分激发高校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为国家创新高地建设、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