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职业本科是职教适应性的集中体现

2021-11-30 09:45:51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现了从“层次”到“类型”的跨越,进入了高质量培养新阶段,是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集中体现。可以说,没有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适应性,就不可能实现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国家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虽然一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在向应用型转型,但总体上,高端应用型人才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发展需要。加之,转型的高校在培养模式上对接企业和产业发展不够,岗位针对性不强,技术技能和实践能力训练不足,难以适应社会对高端应用型人才的质量需求。而高职院校的基础学制是三年,在办学层次和学习年限上存在限制,在培养模式上对学生后续的可持续发展顾及不够,学生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的“后劲”不足,难以服务产业链提质升级的需要。这些都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国家经济社会需求之间结构性矛盾的现实表现,加快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显得尤为急迫。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以来,在人才培养方面,强化了人文素养、专业理论素养、技术技能素养等在内的综合性人才核心素养培养,增加了工业4.0标准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培养要求,培养的是高层次“技术人”和高素质“职业人”融合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在专业建设方面,契合办学层次提升要求,向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高端产业和传统产业高端转移,实施校企专业共建、基地共建、研发平台共建。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适应智能时代工作过程去分工化、人才结构去分层化、技能操作高端化、工作方式研究化及服务与生产一体化等新的企业和技术特征,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递进式的“公共技术平台+应用能力模块+专业方向”等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架构。

  完善现代职教体系的关键一环

  随着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现代产业用工要求已经由“体能+技能”转向“技术+技能”,一线工人从直接使用工具转向控制自动化装备甚至是智能生产线。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职教体系,适应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当务之急是将办学层次向上延伸,延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链条。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中高职衔接不畅通;“中职—本科”对口招生、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等分段培养项目导致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脱离了职业教育属性,无法保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开展职教本科试点,使得高职专科学生有机会在职业教育体系内衔接本科层次接续培养,不必非得“换道”应用型本科高校深造,从而为大批追求升学的高职学生提供了更加畅通、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成才渠道。

  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是本科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关键一环的基本前提。本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匹配制造强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数字中国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设计融入了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等职业教育发展新要求。职业技术大学应据此优化专业设置、调整培养方案、更新培养内容,切实增强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适应性。

  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理念和战略。建设技能型社会,需要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同知识型、创新型人才同时发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在这场由量大转向质强的变革中,不仅需要知识型、创新型人才,更需要大量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参与。因此,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要把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方式,解决好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难、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等问题。

  建设技能型社会,需要破除和克服对职业教育与技能人才的陈旧观念和偏见。一谈到技能型人才,人们总想到苦、脏、累、险的操作工,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技术的迭代更新,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不仅在机电行业,在化工、纺织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都已实现自动控制,操作岗位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还在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发展,这些行业企业的设备操作,软件开发,智慧车间、智慧工厂的运行维护等工作,就需要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来完成。在新时代建设技能型社会,需要借助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使国家、社会、个人都重视技能、崇尚技能,最好的办法是提升全社会对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的认识,应重点看到职业教育在伴随产业转型发展、职业更迭更替、岗位升级换代中的关键性作用。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让更多人接受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让更多人掌握更加有用的技能、胜任更加复杂更加重要的职业岗位、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产生更强的购买力、释放更大的内需潜力,促进实现内外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逐渐由学历型社会走向技能型社会,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新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