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新解:善待而非苛责

2025-05-13 14:09:30 来源:招考豫言

自律,不是自我折磨

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中学  任卓然

星星老师:

您好!

缺乏自制力是我现阶段遇到的最大问题。如今高中双休已成常态,但我却常常陷入懒惰与拖延之中,总是完不成既定的学习目标。拖延绝不是我的本意,可有时候我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在一次又一次失败后,懊悔和痛苦充斥了我的内心。为了缓解这种情绪,我又坠入游戏和短视频的深渊。自由的学习反倒让我变得无所适从,再这样下去我会比别人落后得越来越多!

星星老师,怎样才能变成自律的人呢?

拖延的小瑞

小瑞同学:

你好!

读完你的来信,我感受到了你的认真和自省,也看到了你想要改变自己的深深渴求。你并不是孤身一人,这种挣扎是许多同学都会经历的:想要自律,却常常失败;想要努力,却总被拖延拉扯。

首先,我想告诉你,你不是懒惰,只是暂时没有找到方法。许多同学在周末双休都会面临类似的困境。这不是你的个人问题,而是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的过程。所以,请不要轻易给自己贴上“懒惰”的标签。

拖延行为往往跟逃避情绪有关。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想学,而是害怕面对困难、担心自己做不好,甚至害怕学了也没效果。拖延,是我们给自己的一种防御机制,即“我只要不开始,就不会失败”。但它带来的后果,是让焦虑越积越多,最后不得不用短视频、游戏来麻痹自己。

如果你发现自己又在拖延,不妨问问自己:“我在逃避什么?是这道题太难,还是这门课让我觉得没有信心?”“即使我学得不够好,它是否依然有意义?”你可以试着把学习的门槛降低,与其告诉自己“我要高效学习一天”,不如换成“我先学五分钟试试”。五分钟后,如果状态不错,就继续;如果还是不行,就短暂休息后再来。每个微小的开始,都是一次胜利。

其次,“破罐破摔”才是最大的陷阱。你说,每次失败后,你都会懊悔,然后用游戏、短视频来缓解自我厌恶。这其实是一个恶性循环:拖延—自责—逃避—更自责—更拖延。你需要做的是打破“自责”这个环节。每个人都会有低效的时候,但不代表你会一直低效。下次,当你意识到自己在刷短视频时,不妨对自己说:“我已经玩了一会儿了,现在可以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去做。”你要允许自己有不完美的时刻,但永远保留重新开始的权利。

想要变得更自律,你可以尝试增加学习的仪式感,比如起床后,倒一杯水,翻开一本书,哪怕只读几页;打开备忘录,先写下今天最想完成的一件事,而不是列一大堆任务;学习前,把手机放在另一个房间里,或使用专注类APP限制使用时间。你需要给自己释放一个开始学习的信号,让你的大脑知道:这个时候,是我学习的时间。

最后,我想告诉你,其实你并没有落后,你一直在寻找成长的路。一个会思考“如何变自律”的人,已经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不要把自律当成一夜之间的蜕变,这是一个慢慢调整、不断试错的过程。

亲爱的小瑞,双休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希望你能带着好奇心和耐心,去探索最适合自己的节奏。自律,不是自我折磨,而是用当下的克制,换取未来更广阔的自由。养成自律的习惯,既能高效学习,也能真正感受到成长的喜悦。

星星老师

河小阳微信
河小阳微博
河小阳抖音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