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大学生如何预防抑郁 教育部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

2022-10-31 13:07:26 来源:河南省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高三考生、大学生因为学业压力大,较为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青少年抑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父母吵架、家庭暴力、单亲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引发抑郁的因素。其中也有大部分原因是由于父母经常工作繁忙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成长,没有及时关注到孩子的负面情绪从而产生了心理问题。

  2.学校因素

  青少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虽然说现在孩子在物质方面要比以前优越很多,在物质方面不会有太大压力,但是孩子每天要面临学业压力、竞争压力、考试压力甚至来自长辈的压力,随着这些压力愈来愈大,产生的种种问题也就成了困扰学生的最主要心理问题。

  3.个人原因

  有些孩子性格内向、孤僻、自卑、敏感多疑、胆小、不爱与人交流、常常自我怀疑等等,这些问题都容易让孩子陷入抑郁状态。同样的压力却因为个性特质的影响使每个人感受到不一样的压力程度,这些压力得不到释放就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4.社会因素:

  现在手机占据了很多人日常生活,沉迷网络现在也是青少年的一大问题。青少年自制力差,极容易迷失在网络世界中,网络世界和现实的不相符导致青少年严重的悲观厌世,心情低落等消极情绪,长时间就容易患抑郁症。

  2021年,教育部在对政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中进行了答复,其中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各高中及高等院校均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将防治抑郁症作为试点特色项目,加大重点人群干预力度,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高等院校所有学生的必修课,每学期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授课,指导学生科学认识抑郁症,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等。

1667192645254519.png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839号(教育类344号)提案答复的函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卫生健康委,现答复如下:

  对青少年进行预防抑郁症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青少年预防抑郁症教育工作。

  一、制定政策文件,对青少年预防抑郁症教育提出明确要求

  国家和教育部在一系列关注青少年精神健康、预防抑郁症教育的文件中,都对青少年精神健康、抑郁症防控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在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明确将抑郁症定义为精神疾病。2019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宣传部、文明办、网信办、教育厅(委、局)、民政厅(局)、财政厅(局)、广播电视局、妇儿工委办公室、共青团、妇联、关工委12部门联合发布《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中明确要求,到2022年底基本建成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形成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等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落实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预防干预措施。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心理服务平台或依托校医等人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机构要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50%的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60%的二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30%的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各地市设立或接入心理援助热线。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组织辖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将防治抑郁症作为试点特色项目,加大重点人群干预力度,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高等院校所有学生的必修课,每学期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授课,指导学生科学认识抑郁症,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等。

  二、多渠道推进青少年抑郁症防治工作

  (一)加强抑郁症防治工作部署。2016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宣传部、中央综治办、民政部、教育部等22个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77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作为健康中国建设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卫生计生牵头、综治协调、部门各负其责、各方积极配合的心理健康服务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和目标责任制,推动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单位家庭个人尽力尽责的工作格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各级各类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衡量干部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全面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方案》中明确要求,各地要建立健全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卫生健康、教育部门要在心理健康促进与精神障碍发现、转介、诊断治疗等工作中建立协作机制;与民政、宣传、文明办、广电、网信、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和组织加强协作,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二)开展多形式的青少年预防抑郁症教育。一是在试点地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卫生健康、宣传等部门加强协作,采用多种宣传手段,利用影视、媒体等多种渠道,广泛开展抑郁症科普知识宣传。二是医疗卫生机构加大抑郁症防治科普宣教力度,拍摄制作专业权威且通俗易懂的抑郁防治科普宣传片,普遍提升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减少偏见与歧视。三是充分发挥专家队伍作用,深入学校、企业、社区、机关等,开展抑郁症相关公益讲座。四是在公共场所设立或播放抑郁症公益宣传广告,各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室(卫生服务中心)向居民提供科普宣传资料。五是要求学校向学生提供咨询检测点的分布和联系方式等信息,引导学生主动寻求咨询检测服务等。

  (三)建立全过程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服务、评估体系。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规范、持续开展抑郁症防治等相关知识培训。加大对非精神专科医院医师的培训,提高其识别抑郁症的能力。各类体检中心在体检项目中纳入情绪状态评估,供体检人员选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实际工作开展重点人群心理健康评估。精神专科医院结合各类主题日、传统节日宣传活动等,组织开展抑郁症筛查。各高中及高等院校均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青少年如何预防抑郁?

  1.学会管理情绪,避免长期处于压力状态

  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每个人都会遇到某些方面发展不顺的情况。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会容易让人感受不到快乐,我们要通过心理暗示、注意力转移、自我安慰等来减轻压力和负面情绪的影响。

  2.规律运动,注意睡眠与饮食

  生活中,长期处于睡眠不足、食欲不振的生理状态很容易出现低落情绪,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导致我们情绪低落的基本生理因素,在日常就需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饮食习惯。并通过每天至少有半小时到五十分钟左右的运动时间,让自己能心跳加速和微微出汗,就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负面情绪、减少紧张。

  3.正确建立人际关系

  在生活、学习上,都要擅于去与人交流和沟通,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积极向朋友、亲人求助。有问题及时沟通解决,而不是自己一个人消化,相信他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到自己。

  4.明确自己的价值和目标

  目标盲目定太高,如果实现不了的话,你就会产生挫败感,会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后面发现目标实现不了,就会产生一种自暴自弃的负面情绪,所以要制定与自己实际相符的目标,而目标的完成会给自身带来自信与快乐。

  来源:本文由河南省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综合整理自教育部、网络综合,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