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科技学院多渠道助推就业 让每个学生“好就业、就好业”

2017-07-03 09:18:15 来源:大河报
  核心提示┃96%,一个数字,它可能是数学答案,也可能是果汁含量。但一旦它和黄河科技学院相遇,就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它,代表的是就业率。
 
  在黄河科技学院,毕业即就业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这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带给学生们实实在在的福利:以“理论加实践,四年不断线”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针,辅以“全面普修+重点选修+专题辅修”的教育模式,真正让学生“好就业、就好业”。
 
  1

  职业生涯规划+订单培养,让学生毕业即就业

  张凯,黄河科技学院华为创新实验班2017届毕业生,去年11月,他拿下北京一家大型通信公司的工程师岗位,月薪近万元。
 
  还没毕业就被用人单位提前“抢”走的不只有张凯一人。负责华为创新实验班的通信工程教研室主任陈万里介绍说,实验班为订单式培养,开设专业课程,今年毕业生30人全部通过华为中级认证,并顺利就业。“这一认证分量足,可以说是业界的通行证。”
 
  其实,入学之初,张凯对未来还很迷茫,而职业生涯规划的系列课程给了他方向。大二时,老师鼓励他学习基础类课程,大三华为班开始宣讲,老师就推荐他报了名。如今,高薪岗位,是对张凯职业生涯规划最好的褒奖。
 
  对此,该校职业指导教研室负责人朱含告诉记者,2007年,学校首批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突出分类培养:新生入学时,按照学生意向分为升学、创业、就业三类进行辅导。对升学的学生,学校组建考研班、专升本训练营,增加基础教学比例;对直接就业的学生,大二时将其就业意向细分为技术类、管理类等,设定不同教学目标及内容;对创业的学生,学校提供技术、资金支持,设立创业服务中心、创业实践平台、创业一条街等,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2

  工厂搬进教室+市场搬进校园,让学生就好业

  保持连年96%的就业率并不是一件易事,“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的背后正是黄河科技学院人的不懈努力。
 
  王义洛,黄河科技学院机械学院毕业生,校园招聘会上,深圳一家大型企业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企业看中他的正是“室内装修用升降平台”的发明专利。
 
  而这一专利的发明离不开老师康红伟的启蒙。走进课堂,别人带讲义,康红伟老师带的是工厂里的小器械。“机械制造是一门应用型学科,理论空洞,理解起来也很难。”为了让学生用机械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康老师把工厂搬进了教室。
 
  除了把工厂搬进教室外,学校也把就业市场搬进了校园。多年前,在全国高校中,黄河科技学院率先将省级人才市场引进大学校园。如今,学院已形成“以校内两次大型双选会为主体、百场专场招聘会为延伸、网上就业市场为载体、就业基地为依托”的就业市场体系。
 
  “学校每年组织专场招聘80场,大中型双选会4场,提供就业岗位多达26000余个。”该校就业办主任王国彬介绍说,今年,学校还引入“互联网+”就业服务模式,真正打造企业招聘和毕业生应聘的一站式互通。
 
  3

  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助推学生实习即就业

  黄河科技学院一隅,艺术设计学院动画专业与河南西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建的“高校动漫服务外包基地”内,二十余名学生正在抓紧赶手上的动画订单,而这些订单均来自国外,薪资按秒计费。
 
  动画系主任孙红娟告诉记者,目前,基地共有30名学生,均是从动画专业中选拔的。“基地培养采取‘2+1+1’模式,前两年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大三进入培训和项目植入,大四参与基地运转。”她表示,至少保证学生有2年时间参与实体项目的制作,这样,学生不出校门就实现了实习和工作,毕业后,实习即就业。
 
  和动画专业相似,商学院世界工厂网班的学生们也能享受到这一福利。管理系副主任于善甫告诉记者,每年,招收30名大三学生,正常课程之外,周末增加网班课程,课程结业后,学生对口进入全球第四大机械工程类B2B平台世界工厂网实习。
 
  就业办主任王国彬表示:“目前,学校在北、上、广、浙等地,先后建立了600余个就业实习实训基地,与宇通重工、黄河实业集团、邮电设计院、洛阳一拖等3000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就业、实习资源共享,帮学生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