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专业很神秘 哪些单位需要国学院学生?

2014-08-27 10:13:37 来源:北京日报

新闻回顾
  
  8月15日,《中华好诗词》第二季“走进北戴河”开播,选手李四维、王悦笛以“秋”为题展开了终极对决:“醉眠秋共被”、“共眠一舸听秋雨”、“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为别未一日,思君如三秋”……5分钟内两人吟出了63首含有“秋”字的诗词,赢得了全场阵阵掌声。这两位诗词达人是武汉大学国学院的学生。此前,他们已经包揽了第一季《中华好诗词》的状元、榜眼。
  
  目前,我国20多所高校成立国学研究机构。
  
  今年5月23日,曲阜师范大学国学院揭牌,孔子故里终于搭上了高校国学教育的快车。
  
  十年来,停办了几十年的高等国学教育,迎来一拨办学高潮。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组建国学院,是年10月,人大国学院迎来了第一批有志于“接续文脉,整理国故”的“读书种子”。2009年11月,停办了80年的清华国学院重新高调亮相,倡扬陈寅恪“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学术传统。2010年,武汉大学国学院成立,搭建起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教学研究培养体系。
  
  目前,全国20多所高校建立了国学院、国学研究院。
  
  被调侃兼容并包
  
  学国学专业拿不同学位
  
  对公众而言,“象牙塔”内的国学专业很神秘:国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学生学的是什么?哪些工作单位需要国学院的学生呢?
  
  其实,就连同一所大学的同学,也不十分明白。6月25日,人大举行2014年硕士学位授予仪式, “你拿的什么学位?”“我是哲学。你呢?”“历史,何颜玎拿的是文学哦。”刚刚从校领导手中接过学位证书和绶带,国学院2012级硕士班的毕业生们就开始聊了起来。外院的同学听到这段对话百思不得其解:“你们不都是国学院的吗?拿的学位怎么‘五花八门’?”“哈哈,这说明国学院兼容并包嘛……”
  
  学国学,为啥拿不同学位呢?原来,这牵扯到学科建设中的中西之分。就国学以“学科”身份进入高等教育框架,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国学作为学问与作为学科建设有区分,没有必要建立国学学科。还有人认为,“学科”一词本来就是“舶来品”,用西方教育体系的“学科”来框范作为中国“整体之学”的国学,这明显是削足适履。
  
  2009年末,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纪宝成教授、武汉大学前校长顾海良教授、山东大学前校长徐显明教授和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教授聚首,热切讨论了这个问题,纪校长提了几个解决方案:如果文、史、哲依然是学科门类的话,国学应该是一个与文、史、哲并列的门类,既是学科门类又是一级学科;如果把文、史、哲合并了,叫做人文学科门类,那么,国学就应当是人文学科门类之下的一级学科,而不称门类了,且文、史、哲都称为一级学科。众多专家学者献计献策,提了许多方案,可是问题一直没能解决。
  
  目前,我国仍没有国学这一学位,但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学国学的学生就被“挂”在文、史、哲等学科上了,不过在学位证书上还是注明“国学专业”。
  
  诵经典学外语
  
  当“老夫子”做“新青年”
  
  学国学的都会变成老夫子,这是不少人的思维定式。
  
  事实似乎也是如此,传统经典是国学院的课程基础。来自文史哲等学科的相关专家学者经过数年摸索,现已对基本课程的设置达成一定共识。通观各校情况,《四书》、《老子》、《庄子》、《史记》等国学经典直接进入课堂,打破了过去以概论课程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直接感受传统经典的魅力,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感受先贤智慧。当然,由于经典种类繁多,不同学校的导师会有各自的侧重点。比如,山东大学尼山讲堂的杜泽逊教授,便鼓励学生首先将清代人编写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通读一遍。
  
  导师制也是国学院普遍采用的。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之余方便地向各自导师请教,导师也随时督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这样的过程中,培育起浓厚的师生情义,让传统的“师道”精神在现代的教学制度中扎根。另外,有的还开展“游学”课程,导师带领学生游览各地名胜古迹,更立体地感受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
  
  武汉大学国学院于亭教授认为,作为学院学术的“国学”教育,从学科的外在形态上“可以以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为基本格局,分经学、诸子、史部、文章、小学、宗教诸科,内以考据、义理、辞章之法为条贯,以文本精读和诠释为中心,侧重中国学术传统的知识进路和知识表述。同时强调知、行之关系、强调古典研究作为专业学术和古典学习作为德性之蕴习之联系。”
  
  你可能没有想到的是,国学院对学生外语能力要求非常高。一些学校已开设国学双语课程。比如,有的要求学生阅读冯友兰先生的中英文《中国哲学简史》。武大国学院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两门外语(一外英语和二外日语),其双语课程包括柏拉图《理想国》研读、海外中国学研究、西方文学和文化专题等。
  
  就业选取度广泛
  
  找工作写“四六”骈体文
  
  国学院毕业不易
  
  武大国学院要求的最低学分是140个,所以你就可以看到一个长长的课程表了,例如国学通论、先秦哲学、史学方法和社会理论、四部要籍概述、文献研究方法论、《四书》研读、《诗经》研读、《史记》研读、《文选》研读、《广雅疏证》导读……
  
  那么,国学院的学生工作情况如何?中华英才网职场顾问赵洪炜说,目前,国学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研究型、教学型人才。此类国学人才需经过博士阶段的深造,在大专院校与研究机构、政府部门从事教学与学术研究。另一方面,国学重在基础素养与应用的结合,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从事汉学交流、文博管理、文案策划、编辑出版等工作,具有很广泛的就业选取度。
  
  事实也是如此。国学专业是一个“学霸”辈出的专业。今年武大国学院3位学生被外保到北大、复旦等学校攻读研究生,13位被内保为本校的研究生,还有3位申请海外名校,结果收到了全世界14所高校投来的“橄榄枝”。人大国学院的姚思宇,本科四年GPA连续全院第一,利用假期时间,深入山东省西南部村落,收集上百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鲁西南鼓吹乐的失散乐谱。今年毕业的她决定出国读博,继续学术研究之路。
  
  尽管大众对国学专业还不是很了解,但国学专业扎实的基本功训练让学子们找个好工作变得容易,还挺“靠谱儿”。人大国学院07级的徐业承拒了好几个offer,最终选择了一家事业单位做文职。回忆面试的情景,徐业承说:“当时笔试要抽签,我抽到的题目正好是给台湾一家友好协会写封电函,要求竖排,‘四六’骈体,这个我太熟悉了。”用人单位被这篇文采飞扬的骈体文打动了,很快就接纳了他。被一家航空公司录用的王佳思则认为,在国学班训练出的良好的逻辑思维对找工作大有裨益,“也就是一种思考的力量吧,就像我们研究国学需要把一个问题从大量材料中‘拎清楚’一样,人家要不要你做这件事儿,重要的是看你‘拎不拎得清楚事儿’。”
  
  创业的学子也不少。人大国学院首届毕业生赵晗是心正意诚餐饮有限公司(云海肴餐厅的经营公司)执行董事,他对于国学有着独特的理解:“国学并不是具体要讲什么知识和方法,更多地则是给了我们一些价值观和行为处事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恰恰都是决定创业成功与否最为关键的因素。”
  
  相关链接
  
  西方“国学”惠人无数
  
  在一些著名的大学,如哈佛、牛津、剑桥等,也有“国学”学科的身影——“西方古典学”。所谓“西方古典学”就是以古希腊、古罗马的文献为依据,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哲学、文学等等,注重将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该学科人才辈出,丘吉尔曾说过:“我乐意让那些聪明的人以学习拉丁文为荣耀,以学习希腊文为乐趣,古典学也不是束缚在象牙塔中的死学问,不少学生通过这个专业走向了更为广阔的世界”。《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就是这个专业的受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