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重点领域相关本科专业新增布点已超2700个

2020-12-16 11:01:45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1608087610266750.png

  12月15日,教育部在回复《关于“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加快培养制造业领域创新人才”的提案》的答复中表示,教育部高度重视制造业领域创新人才培养,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相关专业建设,推进制造业产教融合发展,制定系列就业引导政策,推动制造领域人才培养。

  教育部介绍,鼓励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办学能力,面向重点领域继续加大制造业相关专业设置,加快培养社会急需人才。截至目前,批准设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海洋机器人、智能车辆工程、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等28个新兴工科专业。在制造业重点领域相关本科专业新增布点中,新增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布点1583个,新增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相关专业布点665个,新增航空航天装备相关专业布点59个、海洋工程装备相关专业布点13个、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相关专业布点51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布点52个、电力装备相关专业布点70个、农机装备相关专业布点22个、新材料相关专业布点174个、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相关专业布点47个。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2017年教育部启动了新工科建设,统筹考虑“新的工科专业、工科的新要求”,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发展新兴工科专业,主动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2018年10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以新工科建设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加快培养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首批认定612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探索建立工程教育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新文化。针对制造业相关领域,开展“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的‘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改革” “以智能服务为培养方向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学科融合建设”“面向智能制造的机械类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等项目研究,组建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材料、海洋、能源、生物、医药等项目群,积极开展项目交流,加大推进校际协同。2019年,组织召开对接会、年度交流会等,加大交流力度,推进项目实施。2020年,组织开展了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结题验收工作,经专家评审589个项目通过验收。

  目前,面向先进制造业等人才紧缺领域,在特殊焊接、工业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多轴加工中心等92个领域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有关院校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2014年起,教育部组织企业支持高校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有效激发了各方面的积极性,项目质量不断提升,项目管理不断规范,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实现了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的合作共赢。2016年以来,累计3500余所(次)高校参与,近1300家(次)企业支持立项50000余项,企业提供经费及软硬件支持超150亿元,其中直接经费支持超16亿元。2019年,针对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制造业重点领域,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3500余项,企业提供经费及软硬件支持近3亿元。

  教育部表示 ,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合作,一是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再深化,针对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聚集优势资源持续深化产教深度融合,在企业和项目准入、项目过程及结果管理上精准发力,进一步推进“卓越工程师计划2.0”工作。二是推进校企双元育人,完善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鼓励职业院校或校企共建一批校内实训基地,提升重点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育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