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是有益探索

2020-01-18 10:16:32 来源:河南日报

  近日,《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出台,提出2020年将全面取消自主招生考试。这意味着传统面向90所高校的自主招生会被取消,新的面向36所双一流高校的招生计划“强基计划”将登上历史舞台。

  作为高考制度的组成部分,自主招生为一些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力的优秀学生提供了“降分录取”的机会。然而,自主招生的制度善意在执行过程中被有的人钻了空子,异化为家长之间人脉、关系和社会资本的较量,为了帮助子女获得“敲门砖”,一些家长在论文发表、专利获取等方面不遗余力。一件原本应该考生自力更生的事情,不少时候都环绕着“拼爹”的背影。

  与自主招生相比,“强基计划”在选拔定位、招生专业、录取方式、培养模式上都存在着鲜明的差异。自主招生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在培养模式上没有作特殊安排,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专业范围,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高考作为社会流动的重要渠道,承载着全社会“读书有用论”“知识改变命运”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与自主招生相比,强基计划的入围依据是考生的高考成绩,只有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才有机会获得“破格”资格。自主招生采取降分录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线,让一些人找到了“走捷径”的路径,而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的考查,更加注重“一个人最好的作品,就是他自己”,压缩了“暗箱操作”的空间。

  全面取消自主招生,试点“强基计划”,说明高考制度改革有一个不断深化认识、不断完善优化的过程。高考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将“问题意识”与“过程意识”有机结合,既不能急于求成地冒进,也不能踟蹰不前地徘徊。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兼顾科学性与公平性,强基计划着力于弥补高校人才选拔培养的短板,让高等教育更有效地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战略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用“制度补血”的方式去促进教育兴、教育强,是一种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