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百强榜河南仅占俩 1亿多人口无全国重点大学  

2013-04-12 10:02:42 来源:河南日报
 

2012年我省共有80.58万考生参加高考。河南考生多,意味着考上名校的概率格外小。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闫伊默
  
  ●“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1亿多人口,却没有“985”和教育部直属高校,凸显河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匮乏。
  
  ●实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公平配置,成为很多人的心声。
  
  百强排行榜河南仅占两名
  
  近日,学者武书连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身份发布了“2013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前350名)”,这是他自1993年以来,发布的第20个中国大学排行榜。
  
  据该排行榜显示,在综合实力上,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占据前三名。河南有14所高校上榜,从排名情况看,有9所高校排名较往年有所上升,尤其是河南科技学院排名跃升了13个名次;河南大学等3所高校排名没有变化;郑州大学排名退后了2个名次;去年排名第333位的河南中医学院没有上榜;去年没有上榜的洛阳师范学院排名第335位。
  
  该榜单还有专项排名,在“大学教师平均学术水平前350名”的榜单中,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分别位居第99名、第154名、第155名;在“大学教师绩效前350名”的榜单中,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分别位居第121名、第171名、第179名。
  
  武书连今年还首次设立了大学性价比排名(即在分数线相同的前提下,考生报考哪所大学毕业时质量最高),河南师范大学位居第10名。
  
  该排行榜的发布迅即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并随之在网络论坛及微博上引发热议。很多人对位于郑州的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排名第345位感到“不可思议”:“这个位次跟自己的实际感受差距很大。”一网友在新浪微博上为这个学校鸣不平:“你排或者不排,华水的进步就在那里,只快不慢;你升或者不升,华水的分数还在那里,只增不减。”
  
  也有人为排行榜上的河南科技学院和洛阳师范学院等“黑马”感到振奋:“这两个学校真是爆了冷门,没想到进步恁快!”
  
  这份引起热议的大学排行榜意味着什么?尽管在该排行榜的350所高校中,河南高校所占数量不算太少,但与人口大省的现实相比,河南高校的数量、规模和质量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明显。
  
  据统计,该排行榜前100名高校中,北京有17所,而河南仅有2所。“这个排行榜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和格局失衡的现实”,有教育学者指出:“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如何提升教育质量,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公平问题与质量问题实际相连,我们目前讨论的教育公平已经不是能否上大学的公平,而是高质量教育的公平问题。”
  
  一亿多人口没有全国重点大学
  
  “河南有1亿多人口,200多万名大学在校生,可是没有一所‘985’高校,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学校,没有一所中央财政直接支持的学校,没有一所中央财政直接支持的科研院所。”今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第6次在全国两会上为河南高等教育鸣不平:“不兴这啊!”
  
  这呼吁触到了河南人民心头的痛。
  
  截至2012年,河南高校总数(包括高职、高专、独立学院)为120所,相比1998年的51所有显著增长。但是,河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极端匮乏却是长期存在的事实。
  
  据了解,目前我国39所“985”高校、112所“211”高校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北京(26所)、江苏(11所)、上海(10所)等省市,河南仅有郑州大学是“211”高校,没有“985”高校。我国高等教育优质资源配置明显失衡,由此可见一斑。
  
  在武书连版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全国有4所非“985”大学进入前38名,其中包括位居第36名的郑州大学;同时有26所非“211”大学进入前112名,其中包括河南大学。在非“211”大学排名的前五名中,河南大学名列第三。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的综合实力,但仍难掩河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匮乏的现实。
  
  河南大学偏居一隅的现状则是河南高校的一个缩影。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陈小章去年在造访河南大学后撰文慨叹:“河南大学作为河南乃至中南六省区高等教育的母体,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不仅以其院系为基础孕育了新的院校和系科,而且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各类专门人才。令我费解而又无法想象的是,这样一所历史悠久、颇具规模的大学,时至今日竟然默默无闻。”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李桂荣说:“到目前为止,像河南大学这样的老牌‘国立大学’全部享有中央财政支持,只有河南大学没有享受到。”
  
  究其缘由,“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布局大调整时,国家采取的是大片区发展战略,中部地区优质高等教育聚集地定在武汉,西部定在西安,华北定在北京,华东定在上海。河南省和河南大学都为这种布局调整做出了牺牲,河南大学的一些学科专业被拆迁到了武汉。”李桂荣教授说:“这是河南没有全国性重点大学的历史因素。”
  
  河南高校需要更多支持
  
  国家提出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满意不满意表现在哪里?“我认为有四个标准,即教育资源要数量满足、结构科学、质量达标、布局合理。”娄源功说:“但现实却不是这回事,尤其是高等教育布局目前严重失衡,包括河南在内的中西部地区承受着失衡之痛。”
  
  近年来河南省非常重视教育投入,但与发达省份相比,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地方财政底盘小,财政压力大,致使河南高等教育在经费投入上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国家实施“211”和“985”高校重点建设工程,其最大的支持就是中央财政投入,这也是地方高校争先恐后、千方百计入围上述工程的动因。“就河南来讲,尽管郑州大学被确定为‘211’高校,但其更大意义上只是一个名分,相对于中央财政对部属高校的投入,该校所获中央财政支持并不多,主要还是由省级财政投入。”一位教育界人士说。
  
  “985”院校是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高校,是典型的全国性公共产品,但招生中的“属地化”倾向,导致各地考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权利不平等,录取机会最高相差近5倍。机会最少的地区往往是人口基数大、但又没有985工程院校的地区。以2012年为例,河南每万人中只有0.757人拥有进入“985”高校的资格,全国倒数第三。2011年北大在河南招生60个人,平均每14000名考生才拥有一个指标,而北京考生上北大的概率是河南的46倍多。“河南人口多,河南考生吃大亏。”娄源功痛心地说。
  
  同样,因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不足,一些高校学生在毕业时往往会遭遇莫名的“歧视”。当前正是2013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季,记者浏览各大招聘网站发现,将毕业于“211”或“985”高校作为应聘必备条件的用人单位并不鲜见。郑州一高校学生小李抱怨道:“河南就一所‘211’高校,但一些用人单位竟然也要求应聘者必须毕业于‘211’或‘985’大学。”
  
  期待高等教育资源均衡化
  
  高等教育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大学日益成为将源头知识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主体,很难想象没有一所高水平大学的地区能够实现现代化。”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恒说。
  
  而现实却是,重点高校在国家战略经济区的分布极不平衡,环渤海经济圈“211”和“985”高校达40所,中原经济区是唯一没有“985”高校的经济区,只有郑州大学一所“211”高校。
  
  同时,“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属地化’倾向越来越明显,有数据显示,70%的大学毕业生是在求学所在地就业。河南是优质高等教育极其稀缺的地区,这必然会影响河南优质人力资本的集聚,并进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李桂荣教授说。
  
  对包括河南在内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娄源功认为“根本上在于发展高等教育的计划经济思维没有变”,“不是‘211’或‘985’高校,国家很多资源分配都没你的份儿”。
  
  如何改变目前河南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匮乏的状况?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宇华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光宇算了笔账:按人口比例算,河南应该有3所“985”高校和8所“211”高校。他还举例说,河南有1.05亿人,北京有2069万人,2012年高考,北大、清华在河南共录取328人,在北京却录取了589人,“北大、清华等名校应该有河南孩子1/13的席位”。他认为,国家应该按照人口比例来配置高等教育优质资源。
  
  要彻底改变中西部地区长期以来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国家在教育资源配置和政策制定过程中,要“以公平均衡为基本原则,充分考虑人口多少、需求量大小等综合因素,给占全国人口1/13的河南更多的扶持和政策倾斜”。同时要“下大决心调整改善国家高等教育布局,将中西部地区办学历史长、基础好、实力强的区域高水平大学纳入国家财政长期重点投入、重点支持、重点倾斜、重点建设范畴”,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说。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