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录取在即 谨防“国防生”招生骗局

2012-06-14 15:44:09 来源:南阳日报

  从高考落下帷幕到录取这段时间,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利用高考录取进行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十分活跃,以各种手段,向考生及家长寄发“国防生预录通知书”或“军队(武警)院校录取通知书”,更有不法分子谎称掌握军校或国防生“内部招生指标”,伺机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为此,记者采访了宛城区人武部的工作人员,了解一些军校和国防生招生的情况,提醒考生和家长,谨防“国防生”招生骗局。

  设下圈套骗钱财

  花上三五万就能保证孩子考上军校或大学的国防生,不仅上学不用花钱,还可以得到一些学费补偿。这样的“机会”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惑。

  6月13日,家住市城区新华东路的陈女士就碰上了这样的“好事”。陈女士的女儿今年高考,她接连收到两封自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生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来信,信中承诺有“内部招生指标”和“计划外扩招”可以帮助考生顺利录取为国防生。无独有偶,家住市城区汉冶村的市民刘先生也反映,还在高考前,他的儿子就收到一封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生招生办公室”名义寄发的“国防生预录通知书”,只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就可利用内部指标,提前录取为国防生。

  近日,宛城区人武部不断接到考生和家长打来的电话,咨询有关国防生招生情况。该区征兵办公室主任杨东明说,这些都是骗子惯用的伎俩,提醒考生和家长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识破国防生招生骗局,不要上当受骗。

  不要轻信虚设机构

  为骗取考生和家长的信任,不法分子一般会打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文职干部局”、“国防部征兵办公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生招生办公室”、“总政治部国防定向生选拔培训办公室”等招牌,声称有“内部招生指标”或“计划外招生指标”,只要缴纳一定费用,就可把考生“办”进军校或国防生队伍,或“办”进一些高校委培班或民办学校、技工学校,并承诺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办理军官或文职干部手续。

  事实上,这些都是一些骗子设置的陷阱。总政治部只负责国防生招生计划的制定,招生提档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办公室负责。国防生招生由国家教育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下达招生计划,面向社会公布,实行统考统招,与高校招生同步进行,根本没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生招生办公室”、“总政治部国防定向生选拔培训办公室”这类机构。

  详细了解招生对象

  国防生招生,考生除达到录取分数线外,还要参加省军区系统组织的政审、体检和面试,没有提前“预录”或“补录”一说。军队人员不会直接参与其中,所谓“有关系”、“有指标”就可以上军校、读国防生的说法根本不可信、不可靠。

  具备招收国防生资格的,目前只有签约为军队培养人才的地方高校。国防生只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而且这些学生必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报考高校规定的录取线。不法分子行骗的最终目的,在于骗取考生和家长钱财,他们通常以招收和培养考生为由,编造出报名费、中介费、赞助费等各种名义,索要高额钱财。军校和地方高校国防生招生不招收委培生,也不指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负责招生工作,更没有缴费上学的情况。

  莫信内部招生指标

  打着“内部招生指标”、“计划外扩招”的幌子行骗,是不法分子惯用的伎俩。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国防生,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招生指标”。 国防生在校学习期间不是现役军人,录取时不需办理所谓的“入伍通知书”和“军籍卡”,更不会向考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学生在校期间享受军队提供的国防奖学金,奖学金由学杂费和生活补助费两部分构成,其中学杂费由军队与高校直接结算,生活补助费由驻校选培办逐月发放给国防生本人。国防生还可享受所在高校其他非义务性奖学金、助学金。

  国防生招生,一般在每年7月份和8月份进行,8月底前完成。如果是高考前“预录”或8月底后“补录”的,则一定是诈骗行为。

  莫进“军事培训基地”

  据了解,在公安机关以往查处的一些案例中,不法分子还煞有介事地把考生“办”进一些高校委培班或民办学校、技工学校,声称是“军事培训基地”,许诺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办理军官或文职干部手续,这同样也是“陷阱”。

  目前,符合条件的考生参加政审、面试和体检,都安排在省级军区系统指定地点进行。国防生招生全部实行网上录取,由各省(市、区)高校招生办公室与军队签约高校共同通过网络完成。如发现有“乱许愿”、 单独约见、招生信函(电话)或在居民楼、宾馆、社区发现所谓“国防生招生办公室”之类机构,应及时向公安机关、驻军单位举报,不要心存侥幸走捷径,以免上当受骗。

  宛城区人武部政委李顺提醒学生和家长:军校和国防生录取至少二本线以上,并须经各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录取,录取工作结束后,才给被录取的考生寄送录取通知书和国防奖学金协议书。有关军队院校和国防生招生的详细信息,可以在省教育考试院网站上查到;如遇到可疑情况,可向学校、公安机关或军事单位咨询、核实和举报。尤其是家长,千万不要心存侥幸走捷径延误了孩子的前途。④3